初中初二

濃濃糉子香悠悠端午情作文

本文已影響 8.44W人 

五月的悸動中,紛至沓來的是艾葉搖綴、荷韻清涼、藥草飄香,暑氣漫溢的炎熱在中藥的調和中溫柔了許多。

濃濃糉子香悠悠端午情

艾——全草入藥,可溫經、去溼、散寒、止血……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可制艾條供艾灸用。

不必說年年端午門前掛的一束艾草,也不必說艾灸縷縷縈繞心頭,單是一口軟糯清香的青團,就足以脣齒留香數日了。

水波泠泠,山腳下河水輕撫過石灘,拂過青樹翠蔓沙沙作響。岸邊的一片小土丘上,兀自生長着一叢艾草。微風捲過,激起陣陣異香,在水花浮動間盪漾。姥姥帶着我採幾株艾草,葉片上柔軟的絨毛掃過手心,留下藥香四溢的溫柔。沖洗,擇淨,在鍋中煮出翠綠的汁水,用木槌把柔軟的葉片搗成深綠的濃漿。姥姥把糯米粉細細篩過,陣陣雪白紛揚而落,又倒進艾草漿。一會功夫,光潔柔軟的麪糰便煥發着翡翠般的光澤。冰涼的麪糰在手中滑過,團成杏兒大小的小球,在鍋裏蒸熟。咬一口,沖鼻的艾香首當其衝,糯米的軟糯香甜混雜着草藥淡淡的清苦,卻有別樣的清涼。

箬竹——以葉入藥,味甘,性寒,歸肺、肝經,清熱止血,解毒消腫。

糉子是所有人最溫情的端午記憶。姥姥總是提前早早地買好成捆的箬葉,浸水泡除泥沙,端午節獨有的清香自此便瀰漫開來。一顆顆雪白圓潤的糯米粒,在清水中翻騰,漲着鼓鼓的肚子,可愛極了。姥姥捧起一張箬葉,葉子在她粗糙的手掌裏竟然顯得格外嬌小玲瓏。姥姥熟練地把箬葉捲成圓錐形,倒入一半糯米,或塞上兩個蜜棗,或裝上我最愛吃的鹹蛋黃和鮮肉,以糯米封頂。雙手一壓,便把糉子牢牢蓋住,捏成端整的四角形,用綵線纏繞下鍋煮熟。水汽氤氳間,糯米香甜溫柔了他的背影,糉香瀰漫豐盈了我的回憶。

藿香——全草入藥,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化溼醒脾,闢穢和中,解暑,發表。

我和姥姥一起把一捆藿香揀去枝梗雜草,整理成大小統一的枝葉,曝晾乾燥,揉碎後再揚去塵土。姥姥將香材碾切成小塊,在土竈鐵鍋上小火煸炒,點點汗珠悄然爬上她的額上肩頭,浸溼了她的衣衫。姥姥心細,裁下一塊方形的彩布,繡上小巧的紋飾,手持銀針,引着絲線在布間飛舞,把彩布縫成四角形。我幫她把藿香碎配以艾草、薄荷等香料揉進棉花裏,填進小布包,拴上彩繩鈴鐺,小巧的香包便誕生於巧手之間。最喜歡的便是把香包掛於書包上,銀鈴脆響攜着異香飄隨,把一份溫情常帶身邊。

端午情綿綿,草藥香悠悠。裹着碧綠的心事,苦澀而沁人的藥香,折射出端午的情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