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示衆讀後感6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7.72W人 

《一堆散去一堆又起》

示衆讀後感600字

“都知道該有什麼事情起來了,一切頭便全數迴轉去。”這是《示衆》中的一句話,也是瞬間使我“懂了點兒什麼”的一句話。

整篇文章好似只描繪了一個情景,卻讓我看到了一座城,看到了一種社會現狀

盛夏的威力巨大,烤炙着西城一條馬路的一個門店口,那兒顯得出奇的熱,悶得人無精打采。車伕爲了生計無聲地前行,店口十一、二歲的胖孩子,毫無生氣地叫賣着冷冰冰的饅頭包子。不一會兒,店口對面站定了兩人,一巡警,一犯人。犯人的神祕與稀奇古怪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一圈又一圈的人牆很快把二人圍了起來。

魯迅在後來的描寫中,除了幾句疑問或因佔地而爭的吵嚷,再無其他聲響。好似是一場故意渲染的啞劇。但從那眉飛色舞的面部表情上,就看透了每個看客的內心世界。有體型魁梧的壯漢,有個頭矮卻生生從褲縫中擠的孩子,有伸長脖子的禿子……

後來,巡警擡了下腳,人們的眼神隨即跟了上去,全神貫注地盯着兩人,忘了炎熱酷暑,甚至忘了自己該幹什麼。

故事就集中在這一圈人中,可魯迅的所謂“示衆”,示的是什麼衆?依我看,一是示犯人於衆,二是向我們(即讀者)示那圍成四五圈兒看戲的“大衆”。

那個社會,個個都在爲自己的生計發愁,循規蹈矩地前行着,卻沒人知道該幹什麼。創造新事物的開發者不知在何處藏匿着,愛湊熱鬧的芸芸衆生卻四處尋找“新鮮玩意”。

聚衆,熱火朝天;談論,商議着些己見,一旦被牽扯進去,卻又想着法子掙脫,終成了流水的看客。

文末,鏡頭轉向另一個路口,只因人羣聽到了異於平常的動靜,於是又一鬨而散,各又“寄生”在不同的人牆圈子裏。

一堆散去,一堆又起,何時混出來個所以然?

不過是甘於混跡在濁流中,看點兒醜聞軼事的醜陋過客罷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