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讀書如閱世作文

本文已影響 8.18W人 

讀書就是閱世。

讀書如閱世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時,我們就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閱讀。

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讀過的書是可以跟人一輩子的。諸如曼弗雷德的孤高厭世,還有哈姆雷特的不斷懷疑和反思,已成爲我日後一再提醒自己的永恆回憶。

在以前的那個物資與精神匱乏的年代,人是脆弱而易感的,生命需要一種東西的滋養,讀書就是滋養人的源泉。

有時對書中的一個情節甚至一個細節,都可以樂至酣然,也可以轉爲憂心悲涼;有時對書中的一個人物及其結局,都可以靜思許久,也可以轉爲胸襟曠達。這種情緒轉換會給人帶來身心上的刺激與快感,那種感覺很微妙,說不出道不明,卻久久地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去,又欲罷不能。

其實,讀過很多書之後,才明白經典滿足的是心靈。每次與經典相遇,其實都是在與自己交談。從中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從中收穫了一種性格——執着、沉穩。然而,許多同學除了在中學的課本中讀過一些經典外,就再沒有其他讀書經歷。這樣的生活是蒼白的,精神是匱乏的,這樣的經歷也是單調的。

杜威視讀書爲探險,法郎士視讀書爲壯遊,而我們通常把讀書作爲消遣。笛卡爾說:“讀傑出的書籍,猶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物促膝交談。”可有人把與書交談的時光變成了玩遊戲的時間,或呆呆地坐在電視機前傻傻地笑。靜下心來讀書,我們會收穫別樣的東西。

我們也不是失去了希望,相信總有一個時刻,人得安靜下來,會爲人生的意義而苦惱。總有一天,我們會重新認識讀書與人生的意義。

在但丁的《神曲》中有這樣一段話:“就在我們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過來,因爲我在裏面迷失了正確的道路。”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有過迷失,藉助於讀書,最終會走出來的。

若自己內心沒有東西,誰都不可能賜給你。很簡單的道理:因爲閱讀就是閱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