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滄桑河山作文

本文已影響 8.97W人 

橫流,流過多少苦與愁。悠悠河山,歷經時光捶之打。

滄桑河山作文

淮水,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世人道它波瀾磅礴。卻無人知曉,看着自己哺育的孩子歷經苦楚,是何等心碎。那滿腔的怒吼,不肯妥協滾滾東流,便不停拍打着夾岸,抹不淨他國的氣味,都融於血脈,染成赤黃。

端坐紐約博物館的佛像,依稀可見幾百年前的雕刻和漆色都已被腐刻得斑駁。他身披袈裟,袒右肩,衣紋褶皺清晰可變裸露的肌膚有貼金的痕跡,袈裟表面仍殘留着敷彩的印跡。我佇立在他的面前,那眼神飽含着無奈與酸楚。那雙眼深邃而悠遠,仔細端詳,這幾千年的沉澱,凝重早已穿透時光,穿透了萬水千山,凝視着大洋彼岸的遠方,那個斷了筋骨,卻連着血脈的故鄉——敦煌。

數百年前,他被異國的侵略者掠去,去了大洋彼岸的異國他鄉。他的背後,是被軍刀砍得破碎不堪的壁畫,面前是被幕牆阻擋的時光,那滿是傷痕的雙目,凝結着回家的渴望,和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般,憂愁中充滿對故鄉的渴望。但遊子與故鄉僅僅隔着一層薄薄的機票,在他面前,卻不公的橫亙這一溝歲月滄桑。那時的黃河,雖未目睹,可心裏卻感到分離的無助。而後,心碎了一地,隨着沙土,一起流向了不知處。

我看到百年以前,那個被侵略得遍體鱗傷的中國,那個飽受侮辱的中國,被侵佔的土地,冒着黑煙的工廠和一顆顆滿腔熱血赤子之心,無盡的吶喊留在近代危亡的中國。時隔百年,再度回眸,能否憶起國破的痛處?如佛像般記得這切膚之痛,誓以我血薦軒轅!

實際,這愛國的實例一直在重演。

一位曾不識字的婦女,在祖國的西陲邊境,四十二年刻畫了無數的“中國”石。如今,這位婦女年逾花甲,卻依然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與邊防戰士一起守衛着祖國的邊境,她就是入選央視200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的布茹瑪汗。毛勒朵。

布茹瑪汗'毛勒朵,61歲,烏恰縣吉根鄉柯爾克孜族牧民,六十年代初,19歲的布茹瑪汗成爲新疆克州千里邊防線上的首批義務護邊員。她和丈夫開始在冬古拉瑪山口巡邊,並在山口的許多石頭上刻下了柯爾克孜文“中國”字樣。她視邊防軍人如同自己的孩子,儘管自己生活十分貧困,卻竭盡所能給兵兒子吃住,每年把僅有的羊殺給戰士們吃,把最暖的鋪蓋留給邊防戰士蓋,歷屆守邊官兵們都親切地叫她“冬古拉瑪大媽”。1986年7月的一天,她發現界碑被人移了位置,她在懸崖山谷間飛奔十餘小時向派出所報告這一情況,和官兵一道將界碑移回原位,辦完事後她就虛脫了。1999年7月28日,布茹瑪汗殺羊取血及時挽救了戰士羅齊輝就要凍掉的雙腳。2004年7月31日,布茹瑪汗在暴風大雨洪水中爬山越嶺花了七個小時走了十里路給困在洪水中的戰士送去了糧食,而她卻渾身傷痕累累,戰士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而她卻心疼地說她來晚了。

在大媽守護的山口,創造出了連續42年從未發生過人畜越境事件的守邊業績。42年來,她風雨無阻,每天巡邊最少要走二十公里的山路,最保守計算,她守邊路上行程八萬多公里。

這就是一位讓人感動而敬佩的老人―――冬古拉瑪大媽。

千年大國,凝結成浮生的深邃,沉澱出俗世的風月。若說和平時我們的保護傘,那傘就是一個個戍邊戰士用生命換取的;戰疫的勝利,是白衣天使圍成的保護圈,在保護圈中的,便是我們。我們習以爲常的生活,自始至終都是在別人的犧牲下安然度過,每一個危險的浪潮,總有人,不顧安危,衝在我們的前面。需要時,他們便在;若不需要,則退後等待。

愛國,或許無人能說清,但我們總能明白,家園是我們共同捍衛的地方。走的快,讓我們磨鍊意志,值得敬佩的是,從未發生過掉隊。或許我們還需學習,但絕不因困難而畏懼。

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國。國家需要我待在家中,我決不出行;在募捐貧窮,我也拿出了屬於我的壓歲錢……

生吾炎黃,育我華夏。待之有爲,必報中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