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中秋節抒情作文(推薦4篇)

本文已影響 8.7W人 

篇一:中秋節抒情作文

中秋節抒情作文(推薦4篇)

記憶中的中秋

楊曉淇

又是一年中秋。月,掛在漆黑的夜幕中,光,灑在明亮的街道上。空氣裏瀰漫着月餅的香甜,餐桌上充斥着團聚的歡笑,陽臺中那滴滴答答的香燭,共同勾勒出我記憶裏的中秋。

記憶裏的中秋,是燈籠的暖光。小學門口的那塊空地,是記憶中中秋節最熱鬧的地方。地上擺滿了來自不同人家的大桌子,桌上滿是月餅、佳餚、香燭……彷彿是一個迷你超市。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同學們就會拿着小小的紙燈籠穿梭在煙火之中。我們互相追逐玩鬧,比着誰的燈籠最好看,還在燈籠上畫上屬於自己的圖案。就這樣,一盞盞小燈籠在夜裏不停浮動、跳躍。我想,或許嫦娥在月宮裏也有自己的燈籠吧?

記憶裏的中秋,是月餅的馨香。每年一到中秋節,超市裏遍擺滿了月餅,各種口味、造型的月餅琳琅滿目。儘管如此,我們家的月餅卻十分“專一”,基本都是純蓮蓉的或加了鹹蛋黃的。一塊月餅,四刀,分成八塊,一人吃上那麼兩三塊,這便是我家最常見的月餅分法了。我最喜歡吃鹹蛋黃,每次都跟哥哥姐姐搶着蛋黃吃。小時候月餅裏的蛋黃,大概是世間上最美味的食物了。

記憶裏的中秋,是家的味道。以前,中秋節是我一年裏除了春節最期待的日子。中秋夜永遠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晚飯,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中秋聯歡晚會。不大的房子裏充滿了甜,月餅的甜,開心的甜,一家人在一起的甜……屋外,月光溫柔又明媚。“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分散各地的人兒看到這雪白如玉的月亮,一定會思念他們的家人吧?

現在的中秋,我已經不再提着燈籠蹦蹦跳跳,也不再搶着要吃鹹蛋黃了。但,無論是什麼時候的中秋,身邊的家人和在一起的這份溫馨與幸福永遠也不會改變。記憶裏的中秋,是和你們在一起啊!

篇二:中秋節抒情作文

把鄉愁裝進月餅裏

馮小慧

一年四季,那中秋的月最是美好,它流過幽徑山溪,穿過落葉層林,爬上了我的心頭。那消不完的鄉愁呀,我把你裝進月餅裏,落入心底。

一年中秋,趁着假期,我們一家人出國旅遊,本打算趕在中秋前回家與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相聚,誰知遇上了颱風,飛機延遲,一家人只好身處異國獨享中秋。

起初我以爲能多玩幾天,順便過節,興許是一次不錯的經歷。可外婆卻失了興致,在中秋前一夜放起了鄧麗君的《但願人長久》,獨自低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滿心憂愁。異國月景,沒有家的感覺,明月似乎都缺了一角,滿目蕭然,思念倍增,則感極而悲者矣。

外婆說,沒有月餅的中秋是滿心憂愁,愁上加愁,她要自己做月餅。我跑遍大街小巷,找到了做月餅的原料。月光下,陽臺邊,祖孫二人,一桌相對,談着笑,揉着面。

我拿起鹹蛋黃,舉過頭頂,讓月光肆意地穿透,它接受了這份光芒,便黃得剔透,銀灰色的月光從蛋黃的每一處溢出來,馨香四溢。我嘗過鹹蛋黃月餅,覺得它和那甜得過分的蓮蓉不是很般配。“本是不合適的東西,爲什麼要放在一起呢?”我不解。

她接過我手中的蛋黃,一把放進剛揉好的蓮蓉裏,抓着我的手把蓮蓉捏成玉盤狀,我的手握在她不是很大卻滄桑的手裏。她襯起我另一隻手,指向頭頂的月亮,“這蛋黃啊,很圓,就像天上的明月,很遠,就像千古思鄉者難以言表的懷念啊,在眼前,卻遙不可及。”月餅緊接着被按上規整的圖案,一抹上油整個月餅亮晶晶的。

外婆是歸國華僑,她小時候是奶奶帶大,後來又隨父母回國上學。“我小的時候,我的奶奶也是這樣教我做月餅的,”她說,“我們約好了,每年無論何時何地,中秋一定要吃月餅,共享一輪皓月。我和你一樣,總是不喜歡吃蛋黃,偷偷挑出來。”後來她在中國,奶奶在國外,擡眼雖是同一輪朗月,心中的懷念卻更遙遠的距離。

此時我和外婆將蛋黃與蓮蓉一併吞下,不再排斥。味蕾鹹甜交替,鹹甜的極點都是苦,那是鄉愁,是懷念,是阻隔故鄉親人間最無情的大門。苦到極致便有甜和鹹,那是思鄉的一種慰籍。

溫暖的月光灑入房間,我與外婆同望明月,共品月餅——無盡的鄉愁,是說不清的思念。月餅和離鄉的惆悵伴着清茶入肚,我們何曾想起那輪看似淒冷的月同時也照着鄉土故人呢?

中秋夜,有明月,有一壺清茶,有外婆,有裝在月餅裏的鄉愁,足以稱仙境。

篇三:中秋節抒情作文

一縷情絲寄明月

黎承睿

明月當空,清暉普照,舉首遙望天上的圓月,思緒在月光中散漫開來,尋覓着縷縷白光,愈飄愈遠……

回憶起那年中秋節,我與父母回到故鄉,陪伴祖輩過節。那天傍晚,我們一吃過晚飯就守在門前,全村人也不約而同地搬出板凳,坐在家門口,等待月亮亮相。

看,當最後一絲晚霞也在碧空中散盡,夜幕悄然降臨。中秋的夜晚,正式拉開帷幕。

舉頭看,一輪圓月在大河的盡頭上空冉冉升起。在中秋的夜裏,月亮煥發出更加迷人的色彩,她要在這一刻,將自己的美麗與光輝揮灑得淋漓盡致。溶溶的月色瀉入河水,在河面的漣漪裏,月光破碎,成了銀子。此刻,彩雲揭開了月的面紗,星辰不再閃耀,他們都把夜空的舞臺,留給了月亮。

人們激動的心情隨着月亮的升起而高漲,卻只能小聲感嘆,好像大聲吵嚷會讓月亮受驚,退縮回雲彩裏。桂樹靜穆在村前的小路邊,桂花香氤氳,醉人的香氣直抵人肺腑,沁人心脾。如此美妙的月色,讓我不禁想起那句“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成璧”,吃着月餅,賞着桂月,嗅着花香,此樂何極!

母親也被絕美的月色所吸引,她正癡迷地凝望着皎潔的明月,手中還舉着吃了一半的月餅。“月亮真美啊,好久沒有這樣放鬆過了!”她輕聲地說。

她微眯着眼,皎白的月光輕柔地映在她的臉龐上,她的眼神裏,宛如有一潭秋水,有一片月光。我轉頭看向母親,她好像將所有的壓力與煩惱都瀉在縷縷月光中,只是,在清光的照映下,她臉上的皺紋愈加明顯了。

我有些慚愧,畢竟,多少個日夜,都是母親在陪伴着我。那些皺紋,是歲月留下的烙印。母親就是我心中的那盞明月,無論陰晴雨雪,都無私地給予我光明正大。每天晚上我在燈下奮筆疾書,是她一路支持着我,使我意識到,就算遊離在茫茫無際的黑暗之中,天上也總有一輪明月在放光。

“媽,你臉上的皺紋好明顯,”我忽然開口道。“還不是你,天天熬夜,把我也熬老了。”母親笑道。她又沉默了,注視着月亮,好像在祈福,期盼闔家團圓,抒發“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感慨。

隔壁家的小孩呀呀地學着李白的《靜夜思》,年輕的人們哼着流行曲《水調歌頭》。眼前的這縷月光,那是自遠古穿越而來的光,是承載着古今多少文人騷客詠歎感慨的光,它曾照耀了先秦,唐宋,明清的天空,亦點亮了今晚的中秋之夜。先人彷彿以月光爲寄託,不斷向後世訴說,中秋賞月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將永遠傳承下去。

而今,夜已深,明月嫺靜地懸掛在悠遠的長空裏,駐守着漫漫長夜。那個美妙的中秋夜,順着記憶的長河逝去,而那輪明月,那絲皺紋,卻永恆地定格在我的心間。

篇四:中秋節抒情作文

多情中秋應如是

吳楷欣

清冷的皎月總伴着飄香的月團,寄予離鄉的思愁,訴說着無盡的悲苦。

——題記

桂花香過,回首,即中秋將至。掠過月光,暖風入懷,追尋記憶中的中秋節。

記憶中的中秋節,是老家庭院上的宴席——拜月娘。

拜月娘是老家過中秋的習俗。每逢中秋,奶奶和媽媽便會在院子裏設案當空禱拜。柑橘、桂花酒、芋頭、月餅等美食皆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到了一定的時辰,奶奶將香菸一點,把銀燈一燃,頓時間,銀燭高燃,香菸繚繞。那時候,奶奶便會叫上全家的女孩去叩拜。我曾問過奶奶:“爲何男子不拜?”奶奶說這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習俗,“男不圓月,女不祭竈”說的便是如此。

等到香菸燃盡,家人們紛紛盤膝坐於庭院,賞着天邊的月圓,吃着月團,配上一杯精釀的桂花酒,倒也有說不說的韻味。

記憶中的中秋節,是嫦娥點夜,玉兔搗月。

小時候,一到中秋,總會有人提及“嫦娥奔月”,最盼望的便是一睹嫦娥姐姐的真容,可是總有人打碎孩子的天真——“嫦娥是傳說中的人物”,不甘心的我們又總指着一輪朗月辯駁道:“瞧瞧,那月亮上的黑影便是嫦娥姐姐在吃月團呢。”惹得大人一番笑。吟吟的歡笑聲隨着銀河而撒落,雲霧繚繞,燭火漸深,輕煙一過,嫦娥起舞,縹緲無華。

記憶中的中秋,是詩人們一杯濁酒對明月,笑傲江湖問青天。

看那酒醉的蘇軾,身邊無一親人,唯一親愛的弟弟又隔斷天涯,看着皎潔的明月,只能空吟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這衆人皆歡的日子裏潸然落淚。

瞧那張九齡,又是一有情人。他不能回到親人的身邊,不能將這美好的月色贈予愛人,只能熄滅蠟燭,迎着這月光,在這寒夜裏,在夢鄉與心中掛念之人見上一面。

詩人們的中秋,總是如此悲情,只能將這滿懷淚水的詩趁着月光,賜予遠方的你。

記憶中的中秋總是如此多情,有拜月娘的莊嚴,有孩童的無邪,有大人們的把酒言歡,有詩人們的悲吟。

輕風一過,月影迎歡,是佳人笑,是中秋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