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姥姥的糉子作文

本文已影響 9.03W人 

古代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因爲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處發泄,就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後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人們爲了紀念他,所以在端午節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姥姥的糉子

到了五月,家家開始籌買糉葉、糯米、麻繩,這看似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看着姥姥包的糉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並讓姥姥教我包。糯米爲什麼泡在水中?姥姥告訴我糯米需泡二至三天,如果不泡,在包之前需用熱水燙一下。有肉餡的,還有紅棗的,還有什麼都不放的,只放糯米的。需要用寬寬的糉葉來包,糉葉需用水煮軟,把米放到清水盆中,把糉葉取出再放入冷水盆中,拿一到兩片糉葉圍成三角形,把米放入,可以放一些肉或紅棗,上面再蓋上米,把葉子折回來,用麻繩捆好。包好後成串狀,放入鍋里加水淹過糉子,糉子上面還要壓一些東西,不要讓糉子動,需煮一個小時。煮好後用涼水浸泡,姥姥告訴我,煮好後用涼水浸泡,如果不泡,就會粘在糉葉上。煮熟後,糉葉顏色變了,由淺綠色變成墨綠色。剝開墨綠的糉葉,只見糉子如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

糉子的味道極爲鮮美。糉葉上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糉子,真是甜而不膩,粘而爽口!

姥姥的糉子真是精緻可口,包糉子的過程更是充滿快樂,讓人難忘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