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月光曲》教學實錄作文

本文已影響 8.25W人 

一、出示兩段話,想一下,老師考察的方法是什麼?

《月光曲》教學實錄

這樣不按照牌理出牌的開課方式,讓人耳目一新,我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腦海裏盤旋着一個問題:“學生會怎麼回答呢”?後面也是這樣,你永遠猜不到趙老師接下來會幹什麼。

二、學習第九自然段。

1、出示兩段文字和一段樂曲,想一想那一段文字更適合一段話的背景音樂。

2、自己小聲的對照音樂讀一讀段落。

3、出示另一段音樂,看看適合那段文字,發現了就起立。

齊讀段落。不必喊。

4、出示第四段音樂,想一想給她配哪段文字。(課文第九自然段)

5、結合背景音樂,自己小聲讀文字。

這一部分的設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根據文字選擇背景音樂,要文段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6、你一共讀了幾遍?總結方法“先己後人”——先讀給自己聽。再讀給別人聽。

7、默讀課文,找出這一段話中圍繞什麼來寫,主要寫了什麼事物。

(臥底的說法,顯得幽默,但是有爲了幽默而幽默之嫌。可以簡單交代清楚的話語,我覺得不必過於糾結於語言的調侃)

8、老師出示答案。出示答案之前,指導學法:如果老師的答案和你不一樣的話,你該怎麼做?

這裏喚起了學生的思辨性思維和多元理解。語文裏面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你的答案和老師不一樣,並且認爲你的答案也有依據的話,可以堅持你的答案。

9、出示答案比較。

10、回憶,我們剛剛做了幾件事?

11、梳理三件事。如何把這些畫面拍照留取證呢?

生:把這些語句變成幾張圖片,把幾張圖片聯連接成畫面。

師:這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思維的交通工具。

12、根據剛纔的方法,想象出一副動態的畫面。

13、小結,想象的畫面不一樣,想象中月亮是在不斷上升的,大海也是有變化的。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根據文字想象畫面”,想象怎麼教,大多時候有些雲裏霧裏。如何讓這一語文要素落地,趙老師採用圖片變成畫面、幾幅畫面連接、讓畫面動起來的方式,搭建支架,培養想象的方法,並滲透“想象力是思維的交通工具”,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想象給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我很喜歡這一部分的設計。

14、三件事做完了,接下來玩下一個遊戲《七嘴八舌》。

15、出示不完整段落,藉助詞語或句子想象畫面。

生1、藉助圖片背誦課文。

生2、老師提醒,不會的時候藉助想象,藉助圖片。

16、藉助關鍵詞,自由想象畫面,說一說自己的想象。

我猜,這一部分,趙老師的設計意圖是,藉助文本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象,可學生多數在背課文,也許是他們是課文不夠熟悉,也許是他們沒有真正理解到老師的意圖,也可能是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於想象力的積澱不夠。但是我很喜歡這樣的支架,也很喜歡趙老師設計的遊戲“七嘴八舌”,很好玩兒的感覺。

17、結合背景,輕聲朗讀就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的處理,趙老師捨得花時間,教學也很有設計感和層次性。設計背後是趙老師對教學目標的精準把握。這一段要解決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通過什麼樣的路徑去達成,趙老師胸有成竹。其實,在日常的教學中,只要想明白了這三個問題,我們的教學就可以簡約而不簡單。可是,難就難在我們自己對教學的目標定位可能模糊,教學路徑可能低效、無效甚至無法思考出教學路徑。設計的背後,是對課標、對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對教學活動的有效安排,對教材文本的深度解讀,對教學活動的靜心設計,這內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練就的。

三、學習其他段落。

1、快樂問答。(第一首樂曲)

第一問:盲姑娘爲什麼不會彈。(盲人、只聽了幾遍、太難了、入場券太貴了,沒有看人家彈琴)小結,同一個問題,沒有多元答案。

第二問:貝多芬爲什麼要談。(喜歡幫助窮苦人、被盲姑娘感動)好,我們又得到了多維的答案。

第三問:曲子是談給誰聽的。

第四問:這首曲子是什麼?

第五個問題:你不知道但是誰知道?

2、想想再答。(第二首樂曲)

第一問:盲姑娘爲什麼不會彈?(這是即興創作的,何爲靈感?靈感是汗水和智慧的集中閃現。)

第二問:貝多芬爲什麼要彈?(盲姑娘喜歡聽。看到了月光、被打動了,有人還在思考的路上)

第三問:曲子是彈給誰聽的?(盲姑娘、鞋匠、自己的耳朵、內心)

第四問:這首曲子是什麼?(月光曲)

第五問:你知道,但是誰不知道?(盲姑娘、鞋匠、貝多芬回去之後就知道了嗎?)

這一部分的設計太妙了。讓我大開眼界的設計,快樂問答和想想再答,引導學生從對內容的淺層理解走向對文章的深度思考,學生字啊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追問中,逐漸明白了月光曲的創作由來,也對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對貝多芬的善良和悲憫情懷有了深刻的體悟。更重要的是,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樣的問題是對學生思辨性思維的喚起和保護。這是我在一線教學中的盲區。

四、學習故事,體會文章表達特色。

1、梳理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剛剛我們知道了一些事件。一個故事還需要那些因素?時間、人物、地點。

我覺得這個故事的時間不清、地點不詳、人物模糊,人物普通。事件偶然。

瞭解傳說的特點。小結,不管真假我們你都經歷了一個思維的過程。

故事學完之後,根據表達特點,教學“傳說”,感悟“傳說”的表達特性,有事讓我眼前一亮的感覺,本來以爲,到這,趙老師的教學就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沒想到的是,後面的設計又讓人驚豔了一把。

五、思辨中昇華主題,喚期學生對藝術的熱愛

1、拓展資料,請孩子推測月光曲傳說的真實性。

2、四十分鐘學了個假的故事,就不值得學嗎?

3、假的故事裏面嗎,還有什麼是真的?

創作的情感是真的,貝多芬的仁愛之心只真的,體貼窮人是真的,月光曲的藝術價值是真的。

天哪,我真的是驚豔到了。是呀,文章的價值,就是借用表達願望,傳遞情感的。故事背後的那些仁愛、善良,那些人們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藝術本身的價值難道不值得我們去體驗嗎?一節月光曲,趙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給孩子的心靈播下哲學的種子,於無痕中見風範。

4、最後我想問,你沒有聽出這是月光曲的舉手?

5、解釋觀點:音樂何須懂?只要她帶給你的愉悅的體驗。

鏡子照見的,是你的樣子,音樂照見的是你的靈魂。

就像趙老師在講座中說的那樣,這真是一節“指向藝術素養”的語文課,在課中,趙老師帶着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積累、思考,還把藝術的種子,無聲無息的播散在學生的心田。反正我是隻有歎服的份兒了。好喜歡最後的總結,我要再次記錄,把這句話記到我的腦子裏去:“音樂何須懂?只要她帶給你愉悅的體驗。鏡子照見的是你的樣子,音樂照見的是你的靈魂。”

想起了馮櫟軍老師在公衆號裏的分享:她要去修修自己的刷子了,因爲站在臺上的哪些人,個個都有一把有一把好刷子。慚愧的是,我來刷子都沒有,那什麼來修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