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

書裏書外作文1000字

本文已影響 9.33W人 

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書裏書外作文1000字

勿庸置疑,書籍是我們最初吸收知識和思想的主要來源。讀書能讓我們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讓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訴之腦海,讓萬里之外美景立於眼前。開卷有益,博學而多才,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

讀書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特別是人生的初級階段,讀書是我們思想的啓蒙。從教科書到課外閱讀等,我們廣泛涉獵,強聞博記。正是這樣的日積月累,我們的知識儲備日漸豐滿,與此同時,我們的視野越來越寬,從懵懂少年漸漸成熟,個體的精神大廈開始巋然建立。

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光讀書是不行的。封建舊式文人的代表孔乙己,迂腐清高,只會讀死書,手無縛雞之力,不能養活自己,愈過愈窮。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爲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書裏與書外是有差異的,溝通書裏書外的是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之外,學會在實踐中錘鍊自己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爲,要知行合一。不僅要認識事物,更要在實踐中檢驗認知的正確性,修正錯誤的認知,進而用正確的認知進一步指導實踐。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只關注書本,也許會使我們太過於理想化。英國人文主義者和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裏描繪了一幅理想國的藍圖,描繪了一個他所憧憬的美好社會,但現實世界與之有着巨大的距離和落差。對於烏托邦的設想,後來的作者也有反烏托邦的思考。盡信書,我們可能變得幼稚狂熱,在現實世界中碰壁。相反,書裏書外相結合,客觀理性,把握平衡,纔是真正的智慧。《中庸》裏所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正是這個道理。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謂行萬里路,其實是指書外的現實與人生,是拓寬眼界、豐富閱歷體驗、提高認知廣度和深度的重要途徑

清末第一批公派留學生遠赴重洋,克服困難,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爲中國現代化開闢道路。康有爲遊歷歐洲11國,研究了西方現代國家競爭經驗,寫下著名的《物質救國論》。被譽爲“民族魂”的魯迅先生“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在日本留學的經歷,使他飽嘗弱國子民的痛苦,對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有了更切實的思考,知道弱國的病根在思想,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決定棄醫從文,以筆爲武器,戰鬥一生。

回顧歷史上的這些傑出人物,正是因爲視野開闊,使得他們對如何民族振興有了更深刻的體察,他們通過廣泛深入學習西方科技,洋爲中用,將書本知識移植到東方這片土地上造福國人。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作爲新時代青年,我們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們擔負振興中華的使命,是未來國家與社會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關注現實,保持與社會的緊密聯繫,提高和增強自己適應科技、社會飛速變化的能力。當今世界仍存在着飢餓、貧困、暴力、艾滋病等現象,關心現實世界,瞭解人類的生存狀況,通過對人類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改善人類生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書裏書外,是一個整體。讓我們多讀書,多關注社會,做一個胸懷天下、學以致用的新時代青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