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於經驗之土,開創新之花作文1000字

本文已影響 9.32W人 

隨着時代的變遷,“奮鬥”一詞被賦予了新的理解,相應的,也產生了新的要求。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對“大國”的建設逐步轉變爲對“強國”的追求。這就需要新時代的年輕人既注重創新,又不忘經驗,在經驗的土壤,開出創新的鮮花。

於經驗之土,開創新之花作文1000字

無論是個人奮鬥,還是國家發展,經驗都是無比重要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說到底就是一代一代人類經驗的累積。在西方,有牛頓“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中國古代,也有唐太宗“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東方,還是科技人文,經驗都是再創造的基礎。

然而,按圖索驥者最致命的危險便是墨守成規,一味遵從經驗而囿於經驗是有害的。

做經驗的僕人,往往暗示的是缺乏自信的悲哀和不知變通的呆板。早在春秋戰國孟子就曾發出“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警告。但在宋明理學鼎盛之時,宣揚“存天理,滅人慾”,儒家思想被擡高到神位,這時出現的是什麼?是方仲永,是方孝孺,是八股文,是敗絮其中的金玉詩文。我們不能把經驗擡高到不容置疑的地位,不能用古人壓制今人。即使是被驗證過無數次的科學定理,隨着社會實踐的發展,也被發現了其限定的使用範圍。試想,若將奮鬥框死在經驗的金絲籠裏,何來“奮”,何來“鬥”?奮鬥本是舉着一把火炬,“奮”力向前,與所有的阻礙與束縛戰“鬥”。若是循着經驗的康莊大道,奮鬥就失去了其內含的掙脫荊棘的意義。

不囿於經驗,便意味着應時而變,便意味着創新。將經驗從傳統奮鬥關鍵詞中劃去,代表着經驗不再是制約奮鬥的強大因素。那何者是呢?創新者也,深析“創新”二字,無“繼”哪來“創”,無“舊”怎有“新”,其本就包含了對經驗的繼承。將經驗改爲創新不是代替,而是一種遞進和發展,是對新時代奮鬥要求的積極適應。

因而,要在繼承經驗的角度理解創新,用積極創新的目光看待經驗,將創新和經驗融合,於經驗之土,開創新之花。從沈培新的奮鬥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經驗與創新的統一。作爲世界非遺項目龍泉寶劍鍛造工藝的繼承人,他身負上古流傳的寶劍鍛造技術,卻仍自己研究周易,研究八卦圖,研究陰陽日月,他鑄造的長壽劍,在一把柄劍上刻上一百八十個風格各異的“壽”字,使劍既有寶劍風,又有新詩意。這便是經驗和創新的結合,取經驗之精華,作爲創新的養料。

值得繼承的經驗不只有古代工藝,而創新也不只體現在詩書。每個人的奮鬥,每一種奮鬥都貫穿着經驗和創新。重視經驗卻不爲經驗所囿,積極地尋求創新,在經驗的土壤中,開出創新的鮮花,方是奮鬥的正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