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聲響作文

本文已影響 7.91W人 

韓愈有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如風拂林葉,金擊玉石,聲響於物,大多數抒其情而致其意。

聲響

王元化生前評價文壇:“一個人如果太熱鬧了,這個人就完了。”斯如人,不平則鳴,而且“太熱鬧”了,很容易就聯想到雪萊的名句:“淺水是喧譁的,凍水是沉默的。”唯有心中空洞無物,清風拂過,則起喧譁。而真正有才學的,則不會受外界影響,任其喧譁,任爾東西南北風。

自古以來,文壇新秀不可謂少數,但又有多少留名千古?又有多少如《史記》中所記“門可沒雀羅”?

正如方仲永幼年,大顯其詩類天賦,而其父攜其走訪各戶寫詩,雖熱鬧一時,可仲永也“泯然衆人矣”;亦如駱賓王亦年少盛名,後也爲討伐武則天寫過檄文,但無奈逃跑,亂死於戰爭,隱居歸依也未可知。可見熱鬧固然有一時風光,但更多的是招致災難。內而才華近失,外而殺身之禍,亂聲而戚至。

反觀專心讀書,研習典故的范仲淹,從政後可講出以天下爲己任的壯言;清末狀元張騫,在十年寒窗後,見識官場浮華,放棄大好官途,轉而經營民生產業,進行實業救國。熱鬧僅是一場虛無的煙火,煙火自燃,觀者叫好,最後的灰燼都被吹起。但他們無法打擾那心懷天下的書生,正如龍應臺所言:“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爲智慧來自於孤獨。”

但周國平又如是說:“生命平靜地逝去,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連波紋也看不見,無聲無息,我多麼怨恨看平坦的河牀,因爲它吸收了所有情感。”人死如燈滅,平靜得可怕。每個人都應當那樣平庸而沉默地逝去嗎?

人們宣揚人應有個性,每個人都應不同。而同樣地,我們也應當發出自己的光,而不應被河牀奪走情感。固然,聲響太多縱是熱鬧,但若把握好度,且如魯迅先生所說一樣,“有一分熱,發一份光”。范仲淹不善榮華,一生爲民,“爲天下憂”亦爲其心聲;張騫不求官運,自辦民生企業,亦爲沉淪腐敗的中國工業發展開出一條生路。諸如後世爲自由而發生的甘地、托爾斯泰等,固然有一條“明路”,但他們都選擇爲人民做出更大的犧牲,將自由一詞,用生命闡述,而非碌碌,以憑河牀吞噬。

發聲,不僅要發得出,更要發得對,發得響。如荊棘鳥的絕唱般悽美與輝煌,亦可無悔於古,無悔於已,默然前行而執理於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