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碎落一地作文

本文已影響 9.37W人 

假想一個場景。如果蘇軾生活在現代,他和友人一起泛舟於赤壁之下,看到這浩渺之景,他和友人都心潮澎湃,於是激動地拿起手機,咔擦咔擦拍了好幾張照片,上傳到朋友圈,附文:赤壁之景真美啊!

碎落一地

不一會兒,手機收到幾條消息:蘇轍,張懷民等人,點了您的贊。

打開朋友圈,所見皆是朋友們生活情感的現場直播。這個人感冒了難受,那個人看了一本書感動。我們把內心的情感化作一張圖片兩句文字,輕點發送便上傳到了網絡。我們把原本深埋於心的情感公諸於世,朋友圈,微博,QQ空間,彷彿我們的心情隨記。

想起木心的詩《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古代的人們會提筆潑墨,完成一件事情動不動就以十年爲單位。有詩曰:“十年磨一劍,鋒刃未曾試……”還有那位挽救了無數唐詩的老先生胡震亨,用了整整十年才編著完《唐音統籤》,又花了七年寫出了《李白通》和《杜甫通》。

後來的人們記日記,集郵,寫信交流,日子慢得好像鍋裏燉着的湯,慢悠悠地吐出一個泡。翻閱《魯迅日記》,《傅雷家書》,看到的除了生活,還有那個時代的映射。

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人們開始寫博客。網上一篇一篇的文章,與日記不同的是把那些文字放到了人前,放下了鋼筆,敲起了鍵盤。

而如今,微博空間朋友圈,是大家的樂園。大段的文字已散,隻言片語便引來一大堆贊。看到網上有人詢問:“個性簽名有什麼推薦?”

人們引用着前賢的話語,卻好像再沒了新的觀點。個性簽名好似沒了個性。

什麼時候開始,原本那些婉轉的,被藏匿於詩作中的情感,變得如此支離破碎?什麼時候開始,原本那些寫給自己的,自省的話語,變成了爲了追求”存在感”而發表在網上?

讀《前赤壁賦》,會情難自禁地擊節感嘆。“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可這些如此迷人的言語,原本只是蘇軾寫給自己的。他寫作時並無令人傳抄的意思,被人傳下只是偶然。

互聯網的發展,碎片化了時間社交,爲我們節約了那麼多的時間。可是,一起變成碎片的,還有我們的情感。俗話說破鏡難圓,那些碎落一地的情感,要如何拼回曾經的模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