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我眼中的聞一多作文

本文已影響 7.8W人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羣弟,我就是臺灣…”。第一次讀到這樣的詩句是在歷史課本上,當時還不曾認識聞一多先生,只是覺得能寫出這樣的詩的人必定有一顆赤膽忠心,後來在語文課上,老師帶領我們慢慢地認識了聞一多先生。就這樣,一個高大而又愛國的形象慢慢地在我面前清晰起來。

我眼中的聞一多

一頭凌亂的頭髮,一身舊時的長袍,一本書,一個背影,一動不動,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這是癡迷讀書的聞一多先生。作爲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文學造詣極高,在美國留學期間,寫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作爲一名學者,喜讀詩書,研究古籍,他不動不響,無聲無聞,只做不說,幾年辛苦凝結而成了《唐詩雜論》的碩果。這是郭沫若先生口中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聞一多先生。

一把長長的鬍子,一個堅強的民族脊樑,抗戰八年間,日寇不除,鬍鬚不剃。一雙書寫知識的手,面對武裝特務製造的慘案,他拍案而起,揭露真相。他書寫輓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號召未死的戰士們,踏着四烈士的血跡,繼續戰鬥。這是爲國奮戰、爲民請命的聞一多先生。

他是學者和詩人,亦是戰士和愛國者。在李公樸被害之後,他大無畏的在大會上大罵特務,他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揭露暗殺的真相。他義無反顧,不屈不撓,勇往直前。這是一個熱愛祖國,爲實現真理而不怕犧牲的聞一多先生。

很悲憤,聞一多先生最後被特務暗殺了。但是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着;有的人死了,他的死卻重於泰山。從聞一多先生身上,我能學到什麼呢?看起來很多很多,追隨着名人的腳步,做一個努力刻苦的人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