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

沙子與珍珠作文

本文已影響 9.89W人 

沙子應該都想變成珍珠,因爲一旦成爲了沙灘上的珍珠,那份光彩奪目,便無人可忽視,但變成珍珠需要難得的機緣,並不是每粒沙子都可以如願,那些無法變成珍珠的沙子,就註定得不到承認與尊重,就註定只能是悲劇了嗎?

沙子與珍珠

我不這樣認爲,沒有機緣變成珍珠,也沒有什麼可遺憾、可懊惱,做好一粒沙子也是很美妙的事情。

莊子在《逍遙遊》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魏王送惠子一個葫蘆種子,惠子將其好好培植,結果其種出來的果實巨大無比,無法用來裝水,因爲沒有人能舉起它,也沒法用來做瓢,因爲沒有地方可以容下它,所以惠子認爲它是一個無用之廢物,打算將其砸爛扔棄。莊子卻認爲,世上每一物都有其獨特之用與價值,這個被惠子所拋置不用的大葫蘆,完全可以把它系在腰上,讓自己逍遙自在地浮游於江湖之上,這才應該是這個大葫蘆真正的作用所在,惠子的想法太過於狹隘和淺陋!

這個故事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和沙子與珍珠沒有關聯,但實則不是。莊子是想借這個故事告誡世人:天地萬物各有各的用,人不該將其妄相比較,更不該妄自菲薄。

不起眼的沙子沒能變成珍珠,沒有珍珠的那份璀璨光耀,自然容易被忽視,但它不應自卑,因爲它也有着珍珠所無法具備的功用與價值。一個將自己生命功用與價值默默發揮出來的人,難道不應得到應有的承認與尊重。

上世紀中葉,時代的鉅變,強烈的外界衝擊,讓一批批的學人和教授失去他們的光環,沈從文也不例外。從名聲斐然的北大教授一下就跌爲了每天帶着擴音器,搖着小紅旗的博物館講解員,他的學生汪曾祺遠遠看着這都覺得悽然。但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甚至被人瞧不起的位置上,沈先生卻幹得認真又熱情,有人回憶說“先生那時講起文物來便旁徵博引,不疾不徐,娓娓而談,引着你不由得往歷史的深處想去”這是怎樣的欽佩與尊崇!更不必說在那裏他還寫出了《中國服飾史》,這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開山之作!

那時的沈從文難道不就渺小卑微如一粒細沙?

西哲康德說:“在這世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的良知”。其實我們只要能盡己之能,無愧己之良知,就算無法璀璨絢爛,就算得不到外界的承認與尊重,那又能怎樣呢?內心無愧無悔,方纔是人生最大的榮光。

能不能變成珍珠,靠的是機緣,機緣是生命外部的東西,不可把控,所以不重要,但能不能做好一粒沙子,則是我們生命內部的事情,因而是我們一生最該緊握的輜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