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精選8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9.12W人 

篇一: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精選8篇)

劉xx,男,xx市xx市xx鎮人民政府扶貧辦主任、鄉村振興辦主任,1992年12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

他始終牢記一名扶貧幹部的職責和使命,把“爲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作爲自己的人生信條。工作初期,爲了儘快勝任扶貧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從扶貧“小白”迅速成長爲“行家裏手”。幾年來,這個“90後”的年輕扶貧人,全心全意、盡職盡責聚焦脫貧攻堅這項民生大事。爲讓特殊兒童得到教育保障,他積極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說服多方,全程陪同辦理殘疾證,落實教育補貼,解決貧困戶基本生活和孩子上學的問題,村裏有患重大疾病的貧困戶、輟學兒童等,他得知消息後也是第一時間上門告知最新政策,做通思想工作,他始終同貧困戶站在一起,想其所想,急人所急,得到了貧困羣衆的認可。先後獲得2018年xx鎮先進個人、2019年xx市先進個人、xx市第三屆最美扶貧人等榮譽稱號,2020年xx鎮被評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篇二: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劉xx,男,xx市xx市xx鎮xx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199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

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劉xx衝鋒在第一線,既是調度員又是服務員,大年初二晚上,有一個從重點地區返鄉的村民出現發燒現象,因爲害怕逃跑了,得知這一情況的劉xx直奔該村民家,做通其家屬工作,連夜將他送到市人民醫院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得力,xx村是xx市委首批命名的“無疫村社”之一。在任村支書的六年期間,劉xx大力改善民生,綜合治理髒亂差的村容村貌。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興建了1500米的下水道,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硬化生產路30餘公里,鋪墊碎石路20公里,修建涵閘20餘處,修建橋4座,修建泵房8處,疏挖溝渠50公里,大大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2017年度被xx縣委授予“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2019年被xx縣委授予“文明村”。其抗疫先進事蹟先後在湖北日報、xx新聞網等媒體進行報道。

篇三: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徐xx,男,xx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989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

2013年,徐xx返鄉創辦xx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模式,主動與xx農業局、荊州農科院、武漢農科院和省農科院聯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研發出“瓜-瓜-菜”種植新模式,即兩季西甜瓜+一季蔬菜,以種植西瓜、甜瓜,萵筍爲主,這種高效模式使蔬菜大棚種植的瓜蔬畝產值達到2。5萬以上,社員人平增加收入3萬元以上。合作社種植的甜瓜、西瓜、甜玉米、萵筍、小白菜、辣椒、豆角、等作物的收入遠遠超過了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收入。2015年,他註冊的“徐xx”牌商標被認定爲“湖北省著名商標”,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2018年7月,他的項目“xx市蔬菜優質高效模式(瓜瓜菜)實施方案”在“創青春”湖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現代農業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該組金獎,並獲“湖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第一名。目前,徐xx的合作社共有社員350人,合作社總面積3000畝,建有鋼架大棚1200個,社員平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1500餘農戶共同致富。他也主動參與精準脫貧,對接貧困戶50餘戶,墊資近20萬元扶持貧困戶發展瓜蔬種植,包種苗供應,包肥料、農藥及人工費用。先後被評爲xx市“十大傑出創業青年”、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篇四: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唐xx,男,xx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民警,1990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

唐xx同志作爲全市第一批“90後”扶貧幹部,2018年以來,在省級貧困村xx區xx管理區南湖大隊扶貧3年多時間,他充分發揮公安鐵軍敢打硬戰的優良作風,紮根脫貧攻堅一線,撲下身子鑽研業務,沉下心來解民憂,在扶貧隊的共同努力下,從修“愛民路”、修“幸福渠”、建“文化廣場”,到建百餘個成片蔬菜大棚、建千噸級蔬菜交易市場,不僅解決村民出行之路的難題,還爲村民找到致富門路。從5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到現在人均年收入破萬元,幫助省級貧困村實現全面脫貧目標,142戶貧困戶全部甩掉“窮帽子”,使南湖大隊成爲xx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樣板”。該同志因扶貧工作成績突出,2018年、2019年分別被評爲“全市脫貧攻堅年度考覈先進個人”;2018年、2020年分別被xx市公安局記個人嘉獎。

篇五: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31歲的楊xx,家住xx市xx區齊伯鎮桃花湖村,這是一個很美的苗族村寨,由於身體原因,自初中畢業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家鄉;爲了改變生活環境,實現自己人生的追求與夢想,同時也爲了家鄉的發展和村民脫貧致富,2015年至今,在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楊xx先後在村裏開起了電商超市,成立了貴州明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楊xx姜愛進行到底

2008年

2008年,當楊xx初三畢業,準備升入高中繼續讀書時,厄運降臨在他身上,接連一段時間,身體開始出現不適,後來去醫院檢查被查出患上了重症肌無力,這樣的結果對他來說簡直是晴天劈雷,從那時起,他幾乎是天天以淚洗面,又不敢出門,心裏非常自卑,怕見任何人,更怕看見親戚朋友和同學,足不出戶在家裏呆了3年,曾經一萬次想要離開這個世界。

2012年

2012年,楊xx逐漸走出人生的低谷,慢慢去適應各種環境生活,開始與朋友、同學、鄰居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交流,學會照顧自己,逐漸走出了自卑的心裏陰影。

2015年

2015年,楊xx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關於互聯網方面的報道,在心裏就觸動了謀生的想法,他當時就在想,能不能利用互聯網、QQ、微信等網絡平臺來宣傳推銷齊伯鎮的農產品,但轉念一想,我又沒有學個這方面的知識,一樣都不懂,怎麼利用這些平臺來宣傳。想起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爲了生存,只有學會互聯網方面的知識方能自謀生路。於是他主動與區電商辦取得了聯繫,在區電商辦的指導支持下,楊xx逐漸走上了“電商路”。

2016年

2016年,xx區農村電商列車開進了“夾皮溝”桃花湖村,因爲有網絡賣姜經驗,楊xx被推舉爲村電商服務站站長,開啓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迎來電商事業發展的春天。在xx電商辦的指導和幫助下,楊xx家鄉的小黃姜經過精心包裝策劃,成功登上了淘寶、京東、黔郵鄉情等電商平臺,與此同時,xx區快遞物流也實現了村村通,爲小黃姜的銷售鋪平了道路。此時的楊xx,不但把自家種的小黃姜通過電商平臺全部賣出去,還動員親戚朋友加入網店售姜隊伍,在村裏帶動銷售小黃姜。自此,質地優良的小黃姜通過電商銷售渠道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國,登上了五湖四海百姓餐桌。當年,楊xx實現網絡賣姜10萬斤,銷售收入15萬元,淨賺2萬元,嚐到甜頭的他內心充滿了喜悅,幾年的堅持與執着終於換來了收穫成功的回報。

漸漸地,齊伯小黃姜已成“網紅”,名聲在外,楊xx成了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網絡“賣姜王”。楊xx在收穫創業成績的同時,人生價值也得以體現。2017年9月15日,楊xx作爲參會代表受邀參加由商務部主辦的全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個人事蹟被收入會議材料,當年還獲得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

通過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楊xx事業有成,家庭和睦,給父親買了小汽車,在縣城裏買了商品房,生活越來越好……

眼下,xx區已邁上了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農業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桃花湖村的小黃姜這一特色農產品在電商事業推動下,正在朝着規模化方向發展。昔日落後的苗族村莊,在黨的惠民政策春風吹拂下,甩掉了貧困帽子,煥發出勃勃生機,步履鏗鏘地奔向鄉村振興的大道

篇六: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王xx,男,1990年出生,xx市沐林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級合作經濟管理師。2011年畢業後,王xx並沒有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選擇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十年的時間裏,從農業機械化行業的“門外漢”到農業植保服務業的“帶頭人”,從創業伊始的懵懵懂懂到位列全國百強,王xx憑藉勤勞樸實的本性以及熱愛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趟出了一條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科技化、多方共贏的成功之路。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先後被評爲全國百強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農業農村部第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河北省農機合作社示範社、物聯網精準施藥技術應用示範基地、xx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基地等。而王xx本人,更是被評爲“全國明星合作社理事長”“河北省青年創業獎”等榮譽稱號,疫情期間,獲得xx市最美志願者榮譽稱號。

年輕,要敢於“折騰”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王xx,深知農民生產勞作的不易,而之所以下定決心從事統防統治行業,完全是因爲一次偶然的發現。當時,王xx在網上看到了一組數據,“每年因自行打藥中毒死亡的農民達1000人以上,中毒住院的人數達10萬以上,而打藥致癌的人數也數不勝數”,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讓王xx脊背發涼。同時,王xx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使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已成爲現實而緊迫的重大問題,而其中病蟲防治是勞動強度最大、用工最多、技術含量最高、任務最重的環節,農民一家一戶難以應對。

帶着這些問題,王xx來到了農業植保部門,並在植保部門專家的介紹下了解到,專業化統防統治是降低農藥使用風險,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的有效途徑。於是,爲了解決農民們“打藥難”的問題,也爲了追逐自己的創業夢,王xx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城市裏待遇優厚的工作,走上了專業化統防統治的創業之路。

敢“折騰”,善“折騰”,這是創業最初的衝動。創業初期,王xx一次性購進了3架植保無人機、29臺自走式噴杆噴霧機,在全市統防統治服務組織中迅速佔據了一席之地。同時,針對“技術不專業”、“發展不規範”等多數服務組織在發展階段遇到的“陷阱”,王xx採取派機手到企業培訓、聘專家來講課、請植保人員協助制定制度等方法,有效破解了技術水平和規範發展等諸多瓶頸問題。

目前,合作社擁有農業機械及配套農機具163臺套,技術宣傳配送車5輛,設基層服務站60個,工作人員146人,服務範圍覆蓋全市各鄉鎮村並輻射周邊市縣,高峯期間日作業面積突破3萬畝,2020年統防統治作業面積突破30萬畝,帶領了部分農民就業致富,也爲全市農業生產安全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且行且思不停歇

當這些先進的植保機械剛剛進入老百姓視野時,並不受到大家的認可,會不會碾壓莊稼?會不會效果不好?一連串的質疑縈繞在農民們的頭頂,揮之不去。爲了消除大家心中的顧慮,王xx一邊同農業部門一起,組織農民進行培訓,並藉助媒體多方宣傳統防統治的優勢;一邊在全市南、北、中3個區域建立統防統治示範點,以現場會的形式直觀展示統防統治的優良效果,用事實說話,引導廣大農戶放心的把病蟲防治工作交給服務組織去做。另外,每天晚上,王xx都會到村裏組織農民開宣傳會,通過PPT圖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統防統治突出成效,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1點多才能回家。

僅僅依靠統防統治服務還不足以支撐服務組織的運行,必須由單一服務逐漸向全方位系列化服務過渡,2019年王xx參加xx市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在與授課教師交流和外出觀摩學習中深受啓發,以“服務糧食生產、帶動農民增收”爲出發點,將合作社發展與保障糧食安全深度結合。充分利用合作社基礎優勢,由單一服務逐漸向全方位系列化服務過渡,先後與農業機械、農藥、化肥企業合作,探索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綜合農事的模式,通過契約式委託服務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服務,延伸服務鏈條,拓展增收渠道。通過合作社的綜合農事服務,每畝可減少30%農藥使用量,減少20%化肥使用量,小麥產量達1200斤/畝,玉米產量達1400斤/畝,既做到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又保證作物增產增收。2020年,xx市小麥赤黴病嚴重,農戶自己使用揹負式噴霧器需要防治2—3次才能遏制住病菌,而合作社使用噴杆噴霧機僅一次就可以解決問題,每畝節省人工、藥物費用30餘元,服務成效顯著。

精準作業探新路

爲提高科技服務水平,王xx在流轉的2000畝土地上開展精準作業示範,引進國家農業智能裝備研究中心開發的精準施藥、北斗衛星導航、無人駕駛等技術,大力發展智慧農機。通過物聯網監測系統,將作業訂單管理、作業實時監控、軌跡回放、作業面積統計、作業質量分析等信息集成到管理平臺,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數字化管理,成功打造了智慧農機和精準作業爲引領的“智慧農場”型發展新模式。並組織農民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等農技推廣服務,每年組織培訓50餘場次,培訓人數3000餘人次,舉辦20次智慧農機觀摩會,參觀人次達到2萬人。2020年,王xx指導xx市康莊家庭農場開展糧食生產精準作業,人工成本減少,作業質量顯著提升,噴藥量均勻一致,每畝節本150元以上,收益增加20%,迅速獲得全市認可。

越挫越勇見曙光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有的付出的都是有回報的。合作社精準、高效的服務模式,先後被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直播報道,把xx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高效植保機械和專業化的統防統治呈現給了全國觀衆,直觀展示了xx市社會化服務發展狀況和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的效果,在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戶心目中營造了合作社實力強、品牌“高大上”的形象,爲合作社社會化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

……

創業之路在腳下,一路艱辛一路歌。作爲全國明星合作社理事長,王xx是一個成功者,是造福廣大農民的功臣,但是他認爲,他事業的成功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培養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及父老鄉親關心、支持的結果。今後,他將更加努力,秉承着“科技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的理念向前邁進,努力譜寫農業統防統治新篇章!

篇七: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馬xx,男,xx區xx鎮xx村黨支部書記、主任,1993年5月生,中共黨員。

2014年馬xx從大學畢業後,懷揣回報家鄉,帶動村民致富的夢想,放棄了國營單位的優厚待遇,返鄉創業。回村後,在村內協助村“兩委”班子和組長處理信訪維穩、大小各類事務,經過近4年的組織考驗,2018年底,馬xx參與xx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併成功當選爲新一屆xx村黨支部書記。從上屆支部書記手上接過了接力棒之後,“小馬書記”深感責任重大,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盡職盡責努力帶好班子,腳踏實地爲村民辦實事。經常深夜還在村裏伏案工作,冒炎熱頂酷暑爲村裏跑項目等等。爲了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讓貧困戶家庭早日脫貧,“小馬書記”更是集各方力量,助推xx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事業。他提出由村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探索以“農旅融合”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村委會+發起人+村民”的股份分配模式,即村委會佔股25%、發起人佔股26%、村民佔股49%,經過召開黨員大會等民主決策,2016年9月,銅鈴崗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2018年3月銅鈴崗蔬菜主題公園正式運營,當年接待遊客10。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萬元。目前,xx村以水稻、花卉苗木種植、鄉村旅遊發展爲主導產業,以四個1000萬元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xx市銅鈴崗蔬菜專業合作社、銅鈴崗遊客接待中心、銅鈴崗恆榮梅園、七彩花都)爲依託,帶領產業扶貧,百姓增收,壯大集體經濟收入。目前,xx村四大經營主體共流轉126戶村民717畝土地,帶動村民增收47。8萬元。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流轉土地122。31畝,流轉增收8。2萬元;共帶動本村48名村民勞力就近務工,人均增收1。2萬元以上,其中銅鈴崗扶貧車間爲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年人均增收1。5萬元。“小馬書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的責任與擔當。

篇八:2022鄉村振興青年人物事蹟材料

王xx,男,1989年3月出生,大學學歷,現任xx本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從事多肉植物培育、種植、銷售等業務工作,曾獲第八屆邯鄲市道德模範、邯鄲市新長征突擊手、最美曲周人等榮譽。近年來,該同志積極響應地方黨團組織號召,紮根農村地區,矢志創業奮鬥,帶領周邊羣衆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回國創業,鎖定打造全省最大多肉植物種植基地目標

2017年6月,該同志放棄了國外的工作,回到家鄉,和十幾個高中同學一起創立了xx本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東劉莊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20個溫室大棚。

創業伊始,他一頭扎進了多肉植物種植領域,一起研究,一起探索,一起改進,樹立全力打造xx最大多肉植物種植基地的目標。一年下來,始終處於舉步維艱的經營狀態,他決定走出去看一看別人都是怎麼種植以及銷售的,通過數十次的外出考察,清醒地認識到在自然優勢方面,比不過花卉之都雲南;在市場銷售方面,比不過北方花卉集散地山東。爲此,他果斷調整發展思路,走差異化錯位競爭之路——大力發展多肉植物苗種植。正確的思路爲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很快扭轉了不利局面,進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流轉土地600畝,建成120個溫室大棚,年育苗2億株,包括熊童子、秀妍、綺羅、艾倫、蒂亞等350個品種,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年利潤600餘萬元,成爲全省最大的多肉植物苗種植基地和全國主要的多肉植物種植集散地,銷售網絡遍佈全國。

勇於創新,打造“智能大棚+工業設計”智慧農業模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年,針對市場逐漸淘汰依靠傳統農耕種植的方法發展現代農業的實際,該同志及時對公司實行轉型,主導研發出“智能大棚+工業設計”智慧農業發展模式。該模式在基礎設施改造、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頗有建樹,走在了全國多肉植物領域前列,爲進一步做大做強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託科技升級改造智能溫室大棚是公司創新發展多肉植物的一個亮點工程。借力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的人才、科技優勢,立足曲周實際,投資百萬元將120個溫室大棚改造升級成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的智能溫室大棚。智能溫室大棚的建成實現了從人工種植向機械種植的轉變,成功打造了溫度控制更加合理,澆水更加均勻,生長土壤更加疏鬆的多肉植物苗生產種植空間,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

通過“設計+”加強多肉植物新產品研發力度,助推多肉植物產業升級是公司的又一點睛之筆。他和公司團隊與專業設計創新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便捷式多肉植物提籃,便捷式多肉植物補光燈等20多項發明產品,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其中便捷式植物提籃(多肉和花卉)已獲批。這些專利產品投入市場後,將極大地改善多肉植物微生長環境,大大提高觀賞效果,家庭種養也更加方便省事,使用方式多樣化,更好地滿足不同羣體的需求。

示範引領,做大做強多肉植物產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以“智能大棚+工業設計”智慧農業發展模式爲平臺支撐,該同志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對多肉植物苗種植基地進行提檔升級。智慧化的多肉植物基地“身價”倍增,在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優化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一是增加村集體收入。多肉植物基地覆蓋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東劉莊、臨堂村和黃莊等3個村莊百餘戶。公司與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由村委會本着農戶自願的原則來協調土地,每畝每年給予農戶100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每個大棚給予村委會200元的管理服務費。僅此一項,每年可以爲村委會帶來4萬多元的集體收入。

二是促進農民家門口就業。多肉植物基地常年需要大量的小時工、季節工等農村勞動力,這爲農村剩餘勞動力尤其是留守婦女帶來了就業機會。據統計,每年有200多名留守婦女活躍在種植大棚,從事種植、澆水、養護、打包等工作。在這裏工作,不僅不影響接送孩子上下學和做日常家務,還有一份可觀的收入,平均每名工人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帶動村民就業1500餘人。

三是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民。網上直播是促進多肉植物銷售的關鍵一環。四年來,先後有100餘名農村青年在基地大棚內從事直播工作。通過直播鍛鍊,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有10名轉身成爲懂農村、愛農村、善推介的新時代農村“網絡達人”;從多肉植物基地還走出了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200多名新型農民,在電商、種植、銷售等各領域發揮着自己的聰明才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