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發展村集體經濟村支書彙報總結(精選3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53W人 

篇一:發展村集體經濟村支書彙報總結

發展村集體經濟村支書彙報總結(精選3篇)作文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具體部署。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牢牢把握髮展壯大集體經濟這個重要點,確保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本人將從以下幾方面持續發力。

聚焦本土,發展特色產業。立足回坑村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結合基礎條件和產業現狀,打造出集種植、觀光、採摘、銷售爲一體的產業鏈。一是以“互聯網+鄉村振興”爲基礎,以“短視頻+直播”爲抓手,積極轉型營銷方式,當好本地特色產品“代言人”,提高本地品牌知名度,逐步形成了果園採摘、直播帶貨爲一體的發展模式。二是緊緊圍繞蓮子、油茶、茶葉、板栗產業優勢和實際,繼續擴大蓮子、油茶種植面積,特別是做好回坑村野生板栗這篇文章,我村野生板栗資源豐富,且品種優良,目前,我村擬計劃流轉300畝野生板栗林地,並積極對接縣林業局,爭取項目資金,打造一個野生板栗採摘園,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回坑村素有“江南第一作家村”美譽,我村應當立足本地資源,深度挖掘當地文化精髓。一是以“幸福新灣、廊橋詩會”文化品牌建設爲契機,高標準打造廊橋、繡花樓等旅遊景點,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推出“詩詞文化、廊橋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旅遊項目。二是堅持文旅融合發展思路,進一步開發鄉村旅遊,以發展民宿爲突破點,帶動鄉村旅遊。目前,我村已試點開辦民宿30間,吸引了大約100人次的遊客來村裏遊覽住宿,遊客在村裏住宿、消費、購買農產品的金額達到3萬多元。

黨建引領,實現同頻共振。我村緊緊圍繞“文化立足、產業興村”的發展思路,以“三聯三共”強基礎、轉作風、辦實事活動爲契機,堅持黨建引領、夯實基礎,實施聯動管理、文旅融合、聚焦產業,實現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在村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充分尊重各方意願,鼓勵村集體與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發展,實施“黨支部+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主體和平臺作用,實現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利益共贏。

篇二:發展村集體經濟村支書彙報總結

農村要發展,鄉村欲振興,村集體經濟是源泉。近年來,大港村一直在探尋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我認爲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目標,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堅持黨建引領,夯實發展根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的號召力,應結合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戰略,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的培養;定期召開村民小組與鄉賢會議研究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帶好“兩委”班子,凝聚戰鬥力,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項工作。

錨定特色產業,領跑集體經濟。大椿是“萬畝茶鄉”,我村立足村情實際,開發車家壟和坪上後山兩個共計400畝茶葉示範基地,從村“兩委”中抽調專人負責抓基地管理,因管理措施到位,責任落實到人,在經歷今年的百年罕見旱災後我村茶葉基地長勢依舊喜人。下步我村計劃在坳背再新建一個600畝的茶葉基地,形成規模優勢,並向上級相關部門申報,計劃建設一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廠房,實現產銷一條龍,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優化產業結構,增強“造血”功能。要想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瞄準市場需求,優化產業結構。我村現有重金屬超標農田818畝,涉及脫貧戶較多,土地閒置大大降低了脫貧戶收入,存在返貧風險,爲此村“兩委”積極多方奔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九江客商在我村投資1000萬元,雙方合股在閒置土地上發展苗木產業,可爲我村解決數百閒置勞動力,爲村集體帶來近二十萬元的收入。

放大資源優勢,匯聚發展合力。我村按照“發揮優勢、因村制宜、形式多樣”原則,依託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園和舉辦茶鄉有約相親會的契機,深入挖掘大港村特有紅色文化,計劃把紅軍醫院、周家山槍械修理所等衆多的紅色遺址重新修繕,緊緊圍繞以茶爲媒,建設以茶園觀光、茶葉採摘、紅色旅遊與農家樂爲一體的遊客集散中心,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村集體經濟收入顯著增加。

篇三:發展村集體經濟村支書彙報總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爲一名村支書,我認爲要實現鄉村振興,突破我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目標,最重要的是堅持黨建引領。

堅持支部撬動,讓黨旗飄在產業上。基層黨的建設堅強有力,幹部隊伍心就能往一處聚、力就能往一處使。針對羣衆對發展產業缺乏信心的觀望態度,村兩委帶頭髮展產業,先後建成茶園240餘畝、桑園550餘畝並與江西銀行等單位簽訂了銷售協議,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20餘萬;堅持做好“產業+旅遊”文章,打造寧紅茶非遺館、蠶桑文化中心、賞茶榭等旅遊節點12處,新辦茶樓、絲鋪、農家樂近10家,形成了集遊茶鄉、逛茶市、品茶味、學茶藝爲一體的精品旅遊線路,僅2022年五一假期就接待縣內外遊客2000餘人,極大地增強羣衆發展產業信心。

堅持龍頭帶動,把支部建在產業中。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通過村黨支部和企業建立“三聯三共”黨建賦能發展模式,推動產業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建設。建立“支部+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市級龍頭企業信德保制絲有限公司與全村桑農簽訂了統一訂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的“三統”合作協議,直接帶動農戶150餘人,創造效益近100餘萬元。省級龍頭企業漫江紅茶廠的寧紅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省市榮譽20餘項。

堅持黨羣聯動,使羣衆富在產業裏。寧紅村把促進羣衆增收作爲發展產業的根本目的,通過邀請羣衆合夥幹、引導羣衆入股幹、鼓勵羣衆自主幹,實實在在增加羣衆“經營性、工資性、生產性、政策性、資產性”五方面收入。按照“一領辦三參與”的模式構建聯辦機制,在全村新建產業基地4個,直接邀請全村98戶羣衆合夥參與產業發展。按照“三變”發展思路,引導羣衆將閒置的山林、荒地、房屋流轉、入股。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讓羣衆從“看你幹”逐漸轉變爲“我要幹”,全村398戶農戶中,有270戶發展產業、參與企業務工或發展了農家樂、民宿、導遊等旅遊新業態,戶均增收3。6萬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