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節日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2W人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範文(精選4篇)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糉子代表什麼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1

在我的家鄉,一說起端午節,就自然地想到糉子。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大家就會買好糉葉、糯米,洗乾淨。晚上吃過飯就開始包。家裏人不會包的就找別人幫忙,煮好了就請他吃。第二天,早早地起來就把糉子煮好,大家起來後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

糉葉是糉子的關鍵,要挑好的,不能有破洞,不然一煮就漏了。糉葉買多買少要看糉子包多包少,包的多就多買,包得少就少買些。糉葉有大的有小的,有長的有短的。長的糉葉有三十釐米左右,短的有十釐米左右。根據糉葉的大小,包出的糉子也有大有小。

糯米也是糉子的重要部分。雖然其它米也可以,但糯米纔是最佳選擇。它在煮沸的過程中不會脹大,而且煮熟後能粘成形。換做一般的米,它要脹大,很難定形,且把糉葉一打開就散了。根據自己的喜愛,也可以在糯米里放一些肉丁紅豆等。

包好的糉子一般用棕樹葉來繫好。棕樹葉很長,而且很堅韌。成熟棕樹葉就像一把大扇子,每片葉子又由許多條小葉子組成。而我們就要選小葉子最中間的一部分因爲它足夠長,足夠結實。

糉子有四個角,有一個尖錐,有點兒像圓錐形。糉子有很大的,也有很小的。系它的糉葉,多餘的要剪掉,但也得留下一個小尾巴,吃的時候好解。

糉子已有多年曆史,糉子代表了一種傳統文化,一種文明,不知從多少輩傳下來,又不知還能傳多少輩。只希望我們在與時俱進的時候,不要丟掉那些傳統文化,記住這些優良的傳統風俗。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2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一位古代詩人的懷念。

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

你能說出它包含着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

糉子用翠綠的葦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

煮熟後,顏色變了,剝開墨綠的葦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裏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棗,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

糉子的味道更是鮮美。

葦葉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糉子,真是甜而不膩、粘而爽口!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糉子是爲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

屈原一生寫過許多的愛國詩篇,比如《離騷》,就是他的傑作。後來,因爲皇帝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導致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

人民崇敬他,懷念他。千百年來,每逢端午節,人們就把米加入紅棗包起來投入江中,近年來又有了新的口味。作爲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糉子代表了傳統文化,帶來屈原的高尚品質。

老人們說,吃糉子要學習屈原的崇尚品格,要繼承詩人偉大的愛國精神。難怪人們吃糉子時,總要給孩子講述屈原的故事呢!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3

“三角四楞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這是什麼,猜不到吧,是糉子。據說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古人云: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貧,半世煎熬。這是說糉子,也是屈原的寫照。端午吃糉子就成了傳統,糉子是一種文化的代表。我們家也不例外。這不,今天星期天,奶奶打電話叫上了姑姑一起裹端午糉。

洗糯米,給糯米調味,浸糉葉,一上午準備停當,吃過午飯正式開始包糉子,這可少不了我這個搗蛋鬼。姑姑和奶奶熟練的拿起糉葉,彎成一個三角形漏斗,再把糯米放進去一半,在放一塊肉在上面,再鋪上一把糯米,然後把長的葉子蓋上,把多餘的折彎,最後用繩捆個結結實實,一個糉子就做好了。看姑媽熟練的動作,我覺得手也癢了,於是我也試了試,可是我試了好多次,可不是裹得漏米,就是線捆不好,沒有一個糉子不散架。看來我只有吃的福分了,我如此感嘆到。

糉子包得差不多了,爺爺走出來把四個糉子把一個結,四個糉子打一個結,然後就開始燒水煮糉子。三個小時過去了,香味已經把我的饞蟲全部勾出來了。趁糉子翻身之時,我就拎出上一個,剝開翠綠的糉葉,露出油光閃閃的米粒,輕輕咬一口,呀,滿嘴生香,真是好吃。糉子真不愧是意蘊豐富的傳統美食啊。

  糉子代表什麼作文4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一唱起這個歌,我們就想起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還能引起對一位古代詩人的懷念。糉子代表了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

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你能說出它包含幾個頂角、幾道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糉子用翠綠的葦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果子、煮熟後,顏色變了,剝開墨綠的葦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裏鑲嵌着幾顆瑪瑙棗、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顯得格外豔麗動人。

糉子的味道更是鮮美。葦葉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有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流傳下來的。屈原是我國古代的詩人,出生於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學識淵博很有才華,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還被趕出朝廷。他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情景,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入汨羅江而死。

百姓們愛戴屈原,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又投下糉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從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船衝進洶涌的波濤,再現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情景,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老人們說,吃糉子是爲了提醒人們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格,要繼承詩人偉大的愛國精神。難怪人們吃糉子時,總要給孩子們講述屈原的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