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

推薦一本書作文示範精簡

本文已影響 9.47W人 

我在暑假裏讀了《儒林外史》。

推薦一本書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吳敬梓。吳敬梓把他“體驗的世情,經歷的人事,經受的冷暖,看到的嘴臉”統統傾注在《儒林外史》的創作中,完成了這部我國古代諷刺小説

《儒林外史》描寫了讀書人的社會生活。書中寫了各色讀書人,周進、范進、馬純上、匡超人、蘧公孫……這些人真是讓人可笑又可悲。

周進沒中舉前完全無法營生。“黑瘦麪皮,花白鬍子,頭戴一頂舊氈帽”,衣服也破破爛爛的去吃酒飯,被秀才梅玖嘲諷了一番。當老師又被辭了,在貢院裏撞號板,還又哭又鬧。范進已是五十四歲了,考了二十餘次還是考不上,“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戴一頂破氈帽,穿着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賣只雞也賣不來,中舉後“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一聲道:‘咦!好了!我中了!’往後一跌倒,便不省人事”。老丈人在他沒中舉前叫他“現世寶窮鬼”、“爛忠厚沒用的人”。中舉後卻叫他“賢婿老爺”,還幫他在身後扯衣服,巴結他。這麼大的反差,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馬純上先生更是熱衷科舉,自己考不上了,還要勸別人科舉,自己編些科舉的書。蘧公孫是個典型的沽名釣譽之人,刊刻他人詩集,還想在馬純上的書上留名,讓自己出名。匡超人本是個非常孝敬父母,勤奮又聰明的人。後來再潘三的帶領下,在賭場抽頭得利、假冒文書、冒名代考,不久後便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儒林惡少,騙李本瑛,吹牛不打草稿,不看潘三,貶低馬純上。

《儒林外史》中最主要的藝術特點便是諷刺藝術的運用。書中用許多強烈的對比。人物與人物對同一件事的不同反應,如發生火災時,匡超人的哥哥只知道搶上集的擔子,匡超人卻去引嫂子向門外走,背出了父親、母親。在對比中看出匡超人是個孝順的人。還有胡屠户在范進中舉前後所表現的市儈嘴臉。

書中還精心刻畫了人物的細節,來達到諷刺的效果。像嚴貢生自稱“為人率真”,“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慄的便宜”。可事實是,他誰的便宜都想佔,佔他人的豬、佔“利錢”、佔吹打的錢、佔船錢、佔兄弟的房產……是個可恨之人。楊執中夫婦二人在家中沒東西吃,擦個爐子以度時光。范進中舉後,胡屠户為了巴結范進,還為他扯衣裳。

讀《儒林外史》,我還記住了許多知識。明代的科舉制度,先經過童試和院試獲取科舉考試的資格,再參加鄉試,中了才可以參加會試、殿試。科舉考試的文章叫八股文。書中有一些有趣的文化常識。如“太尊”就是對知府的尊稱,“庠”就是學校,“監生”是指明、清最高學府,“孝廉”作為舉人的別稱,“學生”是指士大夫表示謙虛的自稱,“號板”就是考試時用的桌椅,“功名”是指官職和科舉資格……

《儒林外史》剛開始讀起來感覺複雜難懂,讀久了,細細品,卻別有一番風味。書中人物性格不再是“類型化”,已由單一變為複雜。作者在書中嬉笑怒罵,極盡諷刺之能事,不愧“諷刺之書”的稱譽。知識雖比較難懂,但書中的註釋可以幫助我更好的理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