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我與論語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W人 

孔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偉大的文化大師。我對孔子的文學素養、政治覺悟和道德思想一直是懷着景仰和崇敬的態度。記得在三四歲的時候,我和表哥被送到經典誦讀班,跟着老師誦讀《論語》。在那個時候,我並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卻讓我認識了這位儒家文化的創始人。

我與論語

《論語》共分二十章,我較為關注的是《為政篇第二》這一章。《為政篇第二》主要記載了孔子對學習、孝道和為政三個方面內容的言論。

學習方面,最著名的是孔子對自己學術人生規律的總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還有對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總結:“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話,對於初中生今天的學習依然有着指導意義。

在孝道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每一個人問孔子孝,他都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內容各異的回答,這也是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體現。

同時,孔子對從政也有自己的理解: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可以説,孔子對“為學、做人、從政”的理解認識,有着一套完整的思想方法,告訴了人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認真學習理解掌握其中的思想精華,對當代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非常有益處。通過誦讀《論語》,使我跟孔子這位文化大師進行靈魂和心靈之間的溝通,受益良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