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抒情

煤油燈的記憶作文

本文已影響 7.53W人 
煤油燈的記憶作文1

在奶奶老屋的閣樓上,一張破舊不堪的桌子上依舊端正地擺著一盞光榮“退休”了的煤油燈。這燈外面罩著的玻璃早己發黃,上面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別看這盞燈不起眼,它卻陪著爸爸度過了艱苦而又快樂的少年時光。 每當夜幕降臨時,這盞燈就被點亮了,黃豆大的火苗,閃爍不定,昏昏暗暗。那微弱的燈光,一閃一閃的,真比螢火蟲強不了多少,看書時必須得湊得近一些。

 煤油燈的記憶作文

然而,它又像個嬌羞的少女,不允許人靠得太近。要是誰不小心“越雷池”一步,它就會毫不留情地懲罰你,讓你出盡洋相。 有一次,我那正在看書的爸爸把燈芯拔高了些,便湊在燈旁聚精會神地看起了書,忽然,一股刺鼻的怪味直鑽小叔鼻裡,當小叔抬頭正要問爸爸時,哎呀!不妙!只見爸爸額前的一縷頭髮變成了焦黃色,還帶著小卷卷。小叔急忙連比帶劃地向爸爸“報警”,爸爸一臉茫然,放下書拍手一摸,焦黃的頭髮灰燼馬上從額頭飄落下來,全家人大笑不已。

一天傍晚,爺爺戴上老花鏡,捧著一份新買的報紙,就著煤油燈,正讀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天越來越黑。“咦?我怎麼看不見報紙上的字了?”爺爺發話了,爸爸、小叔聞聲望去,不看還好,一看差點反下巴笑掉了!原來爺爺的老花鏡被煤油燈燻黑了,看上去讓人覺得有“國寶”的嫌疑了。家人又是樂得直喘不過氣來……奶奶嘆口氣說:“唉,如果有盞不燒焦頭髮、沒有濃煙,而又亮堂堂的燈該多好啊!” 如今,奶奶的心願早已實現多年了,煤油燈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光榮地“退休”了,替代它是的亮堂的、各式各樣美輪美奐的燈具。一到晚上,街道廣場華燈璀璨,即便是普通人家也是裡裡外外燈火通明,奶奶高興得整天樂呵呵的! 前些年,爸爸特地把奶奶從老家接到縣城。除夕之夜,爸爸帶她老人家逛街。

老人家念念不忘的`是大街上那些五彩繽紛的、彩虹般的霓虹燈,一閃一閃的,像天上調皮的星星在眨眼,太美了! 但是,節儉的奶奶還是不捨得丟掉古老昏暗的煤油燈。她說,這盞煤油燈是我們的傳家寶!看著它,你們才會憶苦思甜! 的確,昏暗的煤油燈訴說著老一輩的故事,而多姿多彩的燈具閃耀著新一代的幸福!

煤油燈的記憶作文2

提起煤油燈,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都記憶猶新。那時沒有電燈,小小的煤油燈, 承載了千百年的照明任務,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被電燈代替。

聽說中國人用豆油燈的時間很長。但我記事時,已用煤油燈了。可能煤油比豆油便宜好用。煤油可到供銷社買,燈是用玻璃做的,燈芯可用棉條或棉紙製作。把燈芯穿到用鐵片製成的燈頭上,放到煤油裡就可點燃照明瞭。

那時生活條件不好,即便是小小的煤油燈,也捨不得多用,一般晚上吃飯時用。女人晚上紡棉花、納鞋底、做針線時才捨得用。我上完小時,晚上到校上晚自習, 每人要用墨水瓶做一小燈照明看書,班裡四十幾個人每人一燈。教室裡煙霧繚繞,上完自習,每個人的鼻孔裡都是黑的。

根據不同用途,煤油燈可分馬燈、燈籠等。馬燈密封較好,可防風防雨,一般是馬車外出晚上照明用。那時大型交通工具就是馬車, 經常晚上走路,馬燈是必不可少的。燈籠的用途也很大。現在過春節很多人家還掛燈籠,那只是藝術品。過去的燈籠實用價值很高。比如晚上加夜班、餵豬等離不開燈籠,特別是秋後晒地瓜干時,遇上下雨,一家人要提著燈籠到坡裡拾地瓜幹。

現在都用電燈了,不少家庭還裝飾了豪華燈飾,但那時的煤油燈燈頭真是小得如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掀起了一股讀書熱。就是在這小小的煤油燈下,我們讀完了當時流行的戰爭小說,如《紅巖》、《林海雪原》、《苦菜花》、《烈火金剛》等。祖祖輩輩的女人們在這小小的煤油燈下,做完了全家人的衣服鞋襪。

如今,小小的煤油燈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但對它的記憶,我們永遠珍藏在心裡。

煤油燈的記憶作文3

煤油燈早已退出歷史的舞臺,它只能閃爍在我的記憶裡了。

小時候,常停電,煤油燈便成了家家必備品。

我家的一對煤油燈,還是母親出嫁帶來的。因為窮,所以敝帚自珍,母親一直小心地呵護著,總是輕拿輕放,生怕有半點閃失。那對燈有著喇叭口似的底;有一個葫蘆腰似的油肚兒,油肚兒裝滿了清亮的煤油。頂端的燈頭是鐵做的,旋在肚兒口上,圓形的,四周豎立了四根鐵卡子,可以卡住玻璃燈罩防脫落;中間豎起一圓形的小筒子裹著燈芯,燈芯垂到油肚兒裡,吸了煤油後,用火柴一點,便著了。那燈火很弱小,但罩上凸腰的玻璃燈罩結果就兩樣了。原來,那燈罩就像一個放大鏡,可以增強燈光亮度。

雖然煤油燈遠不如電燈明亮,但在黑燈瞎火的時候,它也是我們夜晚的希望之燈。

母親常常藉著煤油燈昏暗的光做針線活,有時候納著千層底,有時候縫補衣裳,常常忙到深夜。我一覺醒來,便看到她高大的身影隨著搖曳的燈光舞動著,那拉線的絲絲聲是這樣舞影最溫馨動聽的音樂伴奏。她那樣專注,那樣認真,大概忘了時間的流逝吧。唯有煤油燈默默地燃燒著,吐著一炷青煙,是母親最忠實的夥伴。

小學後,我擁有了一盞自己的煤油燈。那時要上早自習,但教室裡又沒有電燈,大家必須自帶煤油燈照明。我的煤油燈是母親用廢棄的墨水瓶做的。將瓶蓋鑽一個小孔,接著把牙膏袋(鋁製的)剪出的一小塊長方形,包著燈芯捲成筒子,然後插入蓋孔中,往瓶中倒入煤油即成。

這樣的煤油燈顯得很寒磣,但對我是莫大的鼓勵。

鄉村的早晨很靜,很清涼。我每天很早就到了教室,點著了煤油燈,就著那昏暗的光芒讀起書來。燈光晃動著,幼小的身影也隨之晃動著,書聲也似乎晃動著。煤油燈好似閃爍著母親期待的眼光,讓我不敢偷懶,不敢懈怠。不多久,整個校園便沉浸在琅琅的書聲裡。早讀下來,大家的鼻子裡黑乎乎的滿是煙垢。放在今天,我們說這叫汙染;但在那時,我們只有歡樂,只當煤油燈是我們追夢途中的忠實伴侶。

今天,煤油燈被現代文明所淘汰,但是,它承載著一段包含著母愛的歷史,它永遠亮在我記憶的夜空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