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架起一座橋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8.86W人 

中華之歷史,如那咆哮的黃河,奔騰不息;如那青綠的羣山,連綿不絕。上至三皇五帝,下至繁華現代,皆爲中國之史,它們如一座高塔,屹立在國際史臺上,閃閃發光。

架起一座橋

小時候,我便對歷史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歷史山谷上通了一道興趣木橋,走進中華歷史寶塔,流連忘返。在“堯舜禹層”中,迷戀於那有趣的各種傳說,驚歎大禹治水之偉大;在“三國劇場”中,暗自佩服臥龍諸葛亮,對鳳雛龐統的死於亂箭中惋惜不已;在“楚漢書閣”中,爲項羽、韓信之死,不斷嘆息……在這龐大的寶塔中,唯有那“詩文賽場”,我不曾踏入將“大江東去浪淘盡”“仰天大笑出門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水光瀲灩晴方好”等詩詞丟在一旁———一則不理解,二則沒興趣。

進入小學,卻未料歷史無用,詩詞上風,常常有大篇的詩詞拿着大叉;把我腦中攪成一團亂麻。於是,憤怒化作一陣颶風,把那通往歷史山谷的橋刮成碎片,落入山腳的遺忘河中,那些歷史知識也被時光蜘蛛用一張張網封存起來,這樣便只剩下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幾句詩在嘴邊晃盪,雖然在老師指點下理解了寫這首詩時詩人的心情,但是去了背景的詩,猶如失去了光彩的寶珠,也沒有什麼意思。有幾次,念以前的興趣,打算再次修橋去對面歷史山谷看看,轉瞬這個念頭就被數學、英語、貪玩所化作的三道閃電劈成粉末。也罷,我繼續回過頭來與詩詞、作文、數學、英語周旋。

有一次,和同學一起聊天,談到歷史,我一興奮想說幾句,可一句未完,就被人打斷:“說的什麼啊!盡在張冠李戴!”然後那人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口若懸河,說的頭頭是道,我只好自愧不如。

當晚回家,做完作業,我便大刀闊斧,開始建造通往中華歷史寶塔的大橋。爲了建造橋樑,我翻出了幾本厚重的史書,還報了興趣班,用這次收穫的知識作爲橋塔,堅固無比,仍以興趣爲橋板。不久,便建成了大橋。我再次溫習那一個個熟悉的故事,將錯位的記憶,調換位置,也終走進了“詩文賽場”,在歷史背景之上,解詩人的心情,在整棟塔中,此地散發出了濃郁的書香。

卻說,那其他兩門學科可也要佔用,幾次出擊,終於在上初中時將通往歷史寶塔的橋炸了,只剩下兩座只是橋塔,孤零零地立着。隨着時間推移,負擔加重,我再也沒有興趣去閒逛了,一整天不是在難題迷宮中尋找出路,就是聽老師講課,哎!

黎明的曙光,歷史課來了,他用義務化作鋼筋水泥,鋪成橋面,成功讓此橋“雷打不動,火燒不燃”。老師如同一個導遊,更詳細地介紹中華史的一點一滴,還打開了書本之鎖,帶我進入近代史,領略了毛爺爺那“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引無數英雄折腰”的壯志,觀看了曹禺先生的《雷電》《日出》《原野》三部曲。這一片華麗中,有戰場豪情、文學佳作、太平盛世……這一片片知識化作磚石,令知識塔越堆越高、越穩,閃出金色的光芒。

歷史是那閃耀的寶塔、知識的倉庫,我願架起一座橋樑,在夜空下的橋樑邊,捧一卷書,安然自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