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

文化的韌性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9.6W人 

水至柔,若擊之則堅;氣無形,若散之則充盈。一件事物的永恆,一種文明的永恆,絕不是因爲其力量上的強硬,而是憑藉它精神上的柔軟。

文化的韌性作文800字

這是精神的骨氣,是物質最根本的倔強,是一種文化深處的韌性。它不能被證明,而只能被刻了漢字的竹簡,染了鬆墨的宣紙所見證。許多的古代文明都有過終結,有遺失而古印度的文化甚至要依賴《大唐西域記》來回溯源。唯有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同樣在鐵蹄下生活,希臘的雄辯家只得求饒;而中國,或入世,或隱居:士大夫們以看似平和,卻激進的方式應對着蒙、滿的入侵。示以一副“殘山剩水無態度。”的面貌,直至將敵人同化,或者驅逐。

有人不認爲這是一種歷史,他認爲這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複製。是的,中國的歷史存在複製,否則如何有“驚人的巧合”,正是在這種複製間,複製出獨屬於一種文化的韌性。既便不會消亡,也不能廢除,它似空氣,像風,會一直縈繞這一片土地。它的韌性,來源於自身,亦來自於產生者的維護。無論是淝水之戰後得勝後一句“小兒輩,大破賊。”或是文天祥爲國一句“臣心工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南明孤老帶發明志;是民國時一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一種文化的韌性跨過時間,跨過空間的維度,像一片中天的竹林,支持着無垠的藍空,久久地,屹立不倒。

而也是其堅韌性造成過人人皆沉睡的事,也有過自以爲天朝上國的自以爲是;亦有在滿目瘡痍仍心繫稱帝的鬧劇。這是韌性的缺陷。因爲不怕有多苦,而不在乎四周的日益蕭條的變化。

文化的韌性令人沉睡,也令人清醒。南湖上的一艘行船;秋收時,霹靂一聲暴動的豪氣。在一個新時代,承載了千年歷史文化滄桑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以自己文化的韌性,書寫着屬於自己文化的新篇章。

當司馬遷把記錄歷史的刀筆遞與後人,當龜甲上燒製出昭示命遠的紋路,當唐太宗欣賞着史無前例的長安,當國民勇士去頭髮從夢中甦醒,當紅色照耀大地,當歷史的車輪前行,文化的韌性,似水、似氣、無形、堅韌而充盈。

我們見不到文化具象的韌性,但當書卷一展,戲腔一嘆,說書人的驚堂木從高處拍下時,我們知道一言兩語,便勾勒了千年春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