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文明的韌性作文借鑑

本文已影響 8.47W人 

泱泱大國,幾千年的文明,何以傳承下去?靠的是一種韌性。一種曲而不折,剛柔並濟的力量。

文明的韌性

古希臘、古巴比倫文明,曾經燦爛輝煌,卻最終走向了消亡,而中華上下五千年,從未斷代——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種文明是脆弱的、是短暫的,但一種具有韌性的文明,卻是源遠流長而不易“折斷”的。

中國文學藝術便是如此:從《詩經》、《楚辭》到漢賦、駢文,唐代有詩宋有詞,明有小說元有曲,在文學體裁的變換中,體現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朝代的更迭中,流傳至今。這體現着文明堅實而變通的韌性——破中有立。

而這種文明的韌性正來自於中國人的韌性——蘇軾仕途不順,但並不消極沉淪,而是豁達從容,寫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放詩篇;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因不肯投降而被單于幽於大窖之中,齧雪咽氈卻依舊不肯背棄朝廷,後又被流放去邊疆牧羊,去時正年壯而回時鬚髮盡白……人是文明的物質載體,正是因爲無數中國人的堅實而頑強的精神品格,造就了中華民族的韌性,彙集成了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韌性。

這種韌性在關鍵時刻、關鍵時期,更加顯得重要。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使中國走向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深淵,此後的數十年間,戰亂頻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這樣的險境中,國土幾盡淪陷,是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求索,才探尋出了中華民族的路——正是這種在強壓下百折不撓,在“隱忍的痛”中成長的韌性,拯救了中華文明,成就了中華文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曾經的屈辱不會忘記,在當今的時代,中華民族已經站起來了,這時的中華文明的韌性,便體現出了“柔軟”的一面——這種“韌”是開放而包容的,是多元而融合的。從一帶一路,到文化博覽會,中國尊重文化多樣性,對外來文化秉持包容的態度,積極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相互借鑑,體現大國風範、大國情懷;以包容的態度,兼收幷蓄,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互鑑發展,在發展中展現文明的“韌”——熔鑄百家的氣魄,以及海納百川的胸懷。

當今世界處於巨大的變革中,“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中國還會經歷許多困苦與磨難,道路更是漫長而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燦爛的,中華文明的這種“韌性”將會引領我們中華民族走向繁榮,走向富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