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7.5W人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傳說戰國末期,屈原這位大詩人看到國家滅亡,傷心不已,寫下絕筆之後,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毅然地跳下汨羅江。在屈原投江殉國後,沿江百姓紛紛引舟京渡前去打撈,並將糉子投放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由這個故事,我們傳承了賽龍舟與吃糉子的習俗。並且,端午節前後天氣炎熱,蠅蟲滋生,毒氣上升,疫情萌發。古人認爲,人吃五穀雜糧而生百病的,所以也會喝雄黃酒,以及掛香包。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作文800字

現在的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大多數會買糉子、買香包。不過,在我們家,每到端午節奶奶就會親自包糉子。

有一次過節碰巧在老家,奶奶前一天就把糯米泡在盆裏,然後把糉葉在水裏洗了一遍又一遍,要洗淨灰塵,洗後也泡在另外的一個盛滿水的盆裏,又拿出又幹又癟的大棗,也洗乾淨,靜置一邊。我好期待糉子是如何做的?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聽奶奶起牀了,我也馬上一骨碌翻下牀,一一看了食材,糯米已經變胖了,糉葉也變得綠油油的,大棗今天把襯衣換成棉襖了。奶奶笑着問:“等不及了?一會兒就好了”。只見她熟練地將糉葉折成一個窩窩,先放進去一半米,揀起兩顆紅棗加進去,再撒上一些米,不能太滿,然後用剩餘的糉葉把它緊緊地包起來,裹成一個三棱錐,最後用彩繩繫住,散發着清香的生糉子就做成了。將糉子放入開水中煮三十分鐘後,熱氣騰騰、散發着甜香的糉子就出鍋了。奶奶看着我垂涎欲滴的樣子,於是笑着說:“想吃就拿一個吧,小心……”我趕忙抓了一個大的糉子,“啊!燙死啦!燙死啦!”我被燙得胡蹦亂跳。“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奶奶笑眯眯着抓住我被燙的手指,急忙用嘴吹了吹髮紅的手指。“涼一會就可以吃了,別急別急”。我無奈地在糉子旁邊來回踱步,糉子涼了一些,我才小心翼翼地點了一下,確認不燙了,才抓起一個,捧在手中輕輕地剝開,紅白相間的紅棗糉子終於可以享受了,咬了一口,哇!柔軟絲滑,又糯又甜,令人回味無窮,簡直是人間極品。這香甜可口的紅棗糉子,包含着老一輩人對我們這些遊子來自故鄉的思念。

端午節是老祖宗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們絕不可以把它丟掉,我們要傳承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