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6W人 

篇一: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

縱觀中國5000年曆史,有起有落。《風雅大宋之天下歸一》中講述了大宋王朝的統一與發展,從趙匡胤黃袍加身到趙光義擴展疆土。任何朝代均不可說一無是處,亦不可稱之完美。

宋朝在許多人眼中,不過是苟延殘喘的一個朝代,而理學也被認爲是中國近代衰落的原因之一。然而在這本書中,描繪的是一個在優秀統治者統治下,一步步於亂世中站穩腳跟的朝代。

趙匡胤想起陳橋役兵變,就有了削弱兵權的想法。於是便有了杯酒釋兵權,趙匡胤與衆兄弟一起飲酒,以平等的口氣訴說自己的煩惱,又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替他們考慮問題,對待擁立自己的部下如此,那麼對待“同駕馬車”的內臣呢?《雪夜訪普》一畫中略有展現,趙匡胤親自去臣下家中商討未來的規劃,可見其雄心壯志以及對部下的愛護。而趙普也是以天下大事爲己事的良臣,他曾舉薦一人三次,因趙匡胤與其有私怨而被拒之門外,卻仍敢於上書舉薦。而趙匡胤在仔細思索後,決定放下個人恩怨,予之以官位,也可謂是賢君。試想,倘若趙普是身於其他朝代,此時也許是人頭落地。

趙匡胤的政策手段寄託在其政治主張、政治思想上。古來鮮有皇帝願以平等的姿態面對臣下,也少有站在對面立場上去爲臣子考慮。儘管目的是爲了削弱兵權,以加強皇權,卻以一種最爲溫和的方式進行。同時趙匡胤與趙光義兩位開國皇帝,虛心納諫,可以放下自己的偏見,任用有識之士、有才之人。

關於前不久的佩洛西竄訪臺灣一事中,中國政府在臺灣附近進行軍事訓練,有許多國人不解。甚至有人說中國政府懦弱,認爲軍事演習不過是在浪費錢。但是,我認爲這就是“趙式”治國,以溫和的方式解決爭端。中國政府不屑與之交戰,因爲大陸和臺灣本是一家,引發戰爭傷害的是普通百姓。如果不用戰爭就能解決問題,爲何要使用武力,使得民不聊生。

於歷史中,我們也可以學到要以理待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在聽取他人中肯的意見時,要謹記“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他人願以給你建議是出於對你的關心與自己的善意。同時,我們也要向趙普學習,不輕易改變自己的決策,敢於發言,不畏強權。

中國5000年曆史豐富多彩,其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舉不勝舉,我們應發揚中華民族中的優秀文化。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許多歷史烙下的印記在慢慢消退,保護歷史也成爲了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此任務重,學習歷史必不可少。作爲祖國的新青年,要學習歷史,以史爲鑑,吸收歷史的精華;對歷史上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不要“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推動中國進步,使其以優秀的歷史閱歷豐富自身,躋身於世界前列,併發揚自己的優秀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國自信。

篇二: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史學家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但同爲史學家的錢穆卻評價兩宋王朝乃積貧積弱的“文官政府”。這個極盡繁華卻也極爲弱小無力的朝代,無論被後世如何評價,它的命運,早已在天下歸一之時悄然決定。

大宋王朝三百年繁華盛世的緣起,是陳橋驛的拂曉,是一件突如其來的合身的黃袍,是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一場兵不血刃的天下歸一。《風雅大宋》在正史和野史中尋覓真相,融會貫通,將這繁華緣起之世中的各色人物,盡數展現於眼前。

於是我們走近那個在拂曉的薄霧中被將士們強行披上黃袍,看不清表情的青年;看到那把皇宮裏所有殿門都被設計在同一條軸線上,以示自己內心的敞亮開明的宋太祖;找尋趙匡胤對柴氏子孫留下的最爲隱祕的仁德之誓,那被刻成碑文放置在太廟寢殿裏,只在歷任皇帝間流傳的真摯承諾。

一杯酒,榮華富貴,一杯酒,拱手讓兵權。正因兵權才奪得江山的趙匡胤,開啓了一個重文輕武的宋朝,也決定了宋朝的未來。這文人主政的時代,是詩詞風流中的無盡宋韻,是武將勢微的畸形處境,是貪官污吏之放肆猖獗,是積貧積弱之國難危局,是買賣和平成爲一種常態時人們的沉默與麻木。即使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評價大都褒貶不一,但這無疑是一個風姿卓絕的年代。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帝,卻爲了維護統治創立了一個文人作主的風雅之宋,此處風雅,是讀書人舞文弄墨之風雅,“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是畫師筆下流暢悠遠的風雅,《千里江山圖》畫不盡大宋的綿延河山,留白處引人遐想無限;也是君臣之間相處的和睦之風雅,一如趙普將被趙匡胤撕碎的奏摺粘貼拼好後重新上奏,得到了趙匡胤的接納與欽佩。縱然這個國度在最終迎來草草收尾的落魄結局,但是在這幾百年的繁華盛世中存在着中華文明無數耀眼的星辰寶藏,這讓它成爲了是一場持續幾百年的文化、藝術與思想的盛大筵席。

《風雅大宋》既是一部史學作品,也是一部兼具了文學性的宋代風貌之卷,當歷史中的人物跳脫出了冰冷刻板的文字和竹簡,與現代人的生活與思維相關聯時,這門學問纔有了最大的功效。因爲人類自歷史中來,也隨歷史而去,曾經的那些人和事若能讓當今的人從中學到一些文化、一些態度、一些經驗,便不僅僅拘於了過去,而是在現在甚至未來“活”了下去。宋韻是一種風雅,也是一種風骨,它存在於現今的形式已成爲了我們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的一部分。《風雅大宋》以細膩有趣的故事讓宋韻流轉於更多人的生活中、智慧中、浪漫中,便是此書最大的成功。

天下歸一是宋朝繁華的緣起,是風雅時代之始。繁華終究歸爲荒蕪,但是風雅不會落幕。宋韻當長存於世世代代,將流轉於華夏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篇三: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雅緻”二字每當聽到都不禁讓我想起那個紙香墨飛的風雅大宋,宋朝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女中豪傑李清照;有“精忠報國”的蓋世英雄岳飛;更有那個“文治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先“黃袍加身”後“杯酒釋兵權”每聽到這幾個字,你們能想到誰?我想到的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但是《風雅大宋·天下歸一》這本書中讓我更進一步瞭解了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開創了清明上河圖盛世,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混亂局面,重新統一了華夏地區的英明之主。是一個爲國爲民的好皇帝。但也正是應爲這位皇帝經歷了“杯酒釋兵權”,輕而易舉的收回兵權,所以奠定了宋朝的崇文抑武。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宋朝的歷史,所以我們作爲後人只能從一本本歷史書中瞭解歷史,瞭解那些書寫歷史的人物。

這本書中已崇文抑武爲主線,述說了宋朝的建立與覆滅和衆多歷史名人的事蹟,讓我們這些後來人看到了一個風雅大宋。書中崇文抑武的大宋經濟富裕,社會繁榮,有錢幣“交子“,有茶肆,有瓦舍,有衆多娛樂設施和空前繁榮的手工業,但更有一衆性格鮮明的文人墨客,如蘇東坡的東坡肉;王安石的變法和柳永、李清照的婉約,蘇軾、辛棄疾的豪放。

看到書中一位位鮮明的人物,一件件歷史事件總能讓我想到李清照的一生,我曾看過李清照的詞傳,讀過她的詩詞,在書中粗略的瞭解過她的一生,她生於繁榮的北宋,死於戰亂的南宋;她半生無憂,半生淒涼;她從“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她的一生所經歷的不正是大宋朝的興衰嗎。因爲一場王安石變法,一邊是父親的保守派,一邊是夫家的變法派。因爲一場政治的變法她和丈夫分離,一切悲慘的開端。後好不容易與丈夫團聚卻又遭逢,金兵南侵,佔據了北宋汴京,北宋滅亡。李清照與丈夫南渡,丈夫卻死於途中。後悽苦一生但在自己如此悲涼之中她依然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那份豪氣,我喜歡李清照的詩詞,更敬她在國家危難之際依然有一顆愛國之心,有一份豪俠之氣,壯烈之氣。她雖然不是男兒能夠上戰場保家衛國,但她作爲女兒身卻有勇氣以筆爲武器捍衛自己的國家這一份敬意讓人油然而生。

我想個人生活的幸福是和一個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的,正如才女李清照早年在繁榮富強的國度生活,她是幸福的,快樂的,但後來國家不太平,戰亂四起,她的生活也變得痛苦,艱難。正如當下我們的祖國繁榮而富強,我們也生活的幸福美滿,但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依然有戰爭,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也有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應當居安思危。年少的我們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風雅的大宋有它的興衰史,對於歷史我們永懷敬畏之心,對於當下我們永懷踏實之心,對於未來我們永懷希望之心!

篇四: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百年大宋,在漫天硝煙中展露出光芒;在搖旗吶喊中奪得九州;在金戈鐵馬中平定天下。天下歸一,在武中崛起的大宋統一了一方土地,這樣的大宋卻是一枝風雅之花。

《風雅大宋》這本書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了在亂世中創立的大宋朝。書中說大多數人不願提起兩宋就如同晚清一般,但我認爲兩宋雖在囯力上積貧積弱,可其文明卻令我們驚歎不已。

五代十國是混亂不堪的時代,在亂世自相殘殺也成爲習以爲常之事,文明的發展更是停滯不前,沒有絲毫文化氣息可言。古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宋太祖趙匡胤便是整頓亂世之英雄。混亂之後便會出現一個截然不同的新時代。

“陳橋兵變”是一切的起始點,是一個朝代興起的關鍵點。書中說道,在發起兵變之前的趙匡胤便胸有成竹,他早就做好萬全的準備。書中既引用了大量民間傳說,可又有史書中記載的歷史,這使記錄的事件更加真實可信,通過語言的描繪將史書中冷冰冰的文字轉化爲活生生的人物。趙匡胤發起兵變既是想稱霸一方的雄心壯志,更是救民於水火之中的慈悲之心,這裏我看到的是一個黑臉武將心懷天下的一顆柔軟的心。文化也由此開始興起。

大宋一個武將創立的王朝,但其重文輕武之舉顛覆想象,此舉雖令王朝走向滅亡,可正因爲如此,才使其文明的繁榮昌盛被推向高潮。

文明的發展需要創新。所以開國皇帝趙匡胤創立了殿試製度,這一制度是在吏部考試後由皇帝親自在宮殿上主持的最高級考試。作爲皇帝的趙匡胤選擇創立此制度說明他對文人選拔的重視,國家的大力支持才能更好的推動文化的繁榮。這一制度也說明皇帝對於儒家文化是採取推崇的態度,儒家自古便是文人嚮往敬仰的學派,此舉肯定儒家文化,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文化的生命力綿延不息。

絲綢之路支撐着唐朝的經濟,是自古以來的經濟命脈,但在北方割據戰中被割讓出去,失去了這裏的經濟來源,趙匡胤便把目光放至海外。宋朝大量絲綢、瓷器等銷往囯外。這不僅爲宋朝的經濟繁榮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還將中國優秀的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都爲中國文化所震撼、所受益,讓文明的昌盛更上一層樓。

唐詩宋詞如雷貫耳,宋詞一直爲世人所熱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於美好未來的殷切期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不改的憂國憂民之心。宋朝留下的文章辭藻皆產生巨大影響。這些也將宋朝文明推向一個新高度。

宋朝在大多數人眼中留下的是重文輕武、日暮窮途的印象,可我願稱之爲“百花齊放”的時代,詩詞歌賦的涌現,流傳百世的制度……所以宋朝留在世人心中最有意義的便是其出類拔萃的文化,是盛久不衰的文明。

《風雅大宋》讓我認識到的是一個真實而有溫度的大宋朝,讓我瞭解了開國皇帝不爲人知的一面,讓我見識到了一個文明昌盛的時代。

篇五: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許多地歷史沉澱,也有許多朝代的更迭,其中宋朝也是在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唐朝覆滅後中原大亂,各地節度使割據爲王,趙匡胤雖然只是將軍但黃袍加身發動了陳橋兵變,坐上了皇位,至此屬於大宋篇章拉開了序幕。宋朝是一個經濟相對發達的朝代,據紀錄片記載,就經濟而言,宋朝在在當時擁有世界最早的中央銀行,並且當時宋朝的先進金融業領先了歐洲幾個世紀。但可能在更多人眼裏對於大宋的印象是積貧積弱的,打仗沒贏過幾次反而還次次割地賠款,但宋朝的文化,經濟發達也是不可否認的。對於軍隊的政策設置了一個樞密院來解決軍事政治,設置了一個三帥,來進行領兵,在邊疆和京城的戰士們會經常輪換,導致了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將帥無法做出正確的作戰指揮。雖然這樣能最大可能的限制軍隊軍官勾結,謀反。但也大大的降低了派軍隊的作戰能力,因此造成屢戰屢敗,對於這事屢遭後人詬病。

《風雅大宋:天下歸一》是作者王佳寫的一本關於大宋的書其中,由虛入實、正史和野史對比的敘事方式,使文章更加的擁有了趣味。在這本書中,沒有大起大落仿若斷崖式起伏的敘述,只有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的書寫。首先,開篇的趙匡胤黃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的神話色彩,還是後期的“都點檢”繼位,不難看出,趙匡胤的野心與手段。其次,“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拉開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序幕,也拉開了中國歷史的有一個傳奇的王朝。從“陳橋兵變”的雄心壯志,到成爲皇帝后的“杯酒釋兵權”,再到之後頗具爭議的“斧聲燭影”,趙匡胤的一生都被填滿了傳奇色彩。王佳寫的這本《風雅大宋:天下歸一》中試用的是第三視角,所以她寫下的大宋歷史事件基本都是事實客觀的,有着正史與野史對比下的真實。現在有許許多多的寫歷史地書但多多少少的對於某些事件都有些個人情感在裏面人之常情。但這本書基本講述的事件基本都是客觀的,對於一些對歷史不太熟的讀者還是比較好的,不會被一些個人的情緒帶偏。

在本書的後半段描寫中,隨着遼國的壯大,宋朝與契丹的戰爭無法避免,但是由於宋朝前期對於軍隊的政策導致積貧積弱,晚期政府對於戰爭的懦弱,再加上晚年的宋太宗趙光義卻是主張少戰或不戰。可以說從此宋朝的開國曆史由此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期。

總體來說,從淺顯細微着手些事件,看出大宋的由興盛轉爲衰敗,從人盡皆知,基本都知道的歷史入手,在閱讀的過程中引人入勝,讓讀者認識了一個更加豐滿,立體的宋朝。

歷史可以讓我們熟知幾千年前發生的事,可以從中看到一些人物傳奇的一生,可以幫助一個朝代更好的以史爲鑑完成政策的差漏補缺和一些錯誤抉擇。

篇六: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讀歷史就像品茗一樣,有的人在四溢的香氣中聞到了春天的復甦、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喜悅,有的人卻聞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哀怨、冬天的悲涼。茶水如何,全取決於品茗者對待歷史的態度。

《風雅大宋》一書中敘述了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建立北宋王朝,直到宋神宗趙頊去世爲止,歷經六位皇帝的故事。在這125年間宋帝國最爲繁盛的時期,作者王佳着重描寫這段時期歷史名人的生平與故事,進行了詳盡而通俗的記敘,輕鬆的語言講出了最可靠的故事。

本書中描述了諸多人物的粉墨登場,但都逃不了“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的結局。“你方唱罷我登場”權力的更迭造就了一代傑出的政治家,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變法派領袖王安石。

書中這樣敘述到:這封信很有名,體現了王安石的一貫風格,沒有像司馬光一樣旁徵博引,企圖用學問嚇人,也沒有像蘇軾一樣使勁用排比句,華麗而飄逸。王安石就是這樣,簡簡單單說事情,把自己的觀點表明就結束了,簡樸到極致。他的淡定和務實在文字裏表露無餘。

這是王安石對於變法的態度,爲大宋帝國來一次大換血,實現富國強兵,就算遭到了天下人的反對又如何?《答司馬諫議書》就是流傳下來對於王安石初心的最好證明,篇中對司馬光加給自己的“侵官、生事、徵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反駁,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

通過作者對變法時期的生動敘述,我們不由得嘆息:世事無常,這場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隨着王安石的貶謫、宋神宗的去世而完全失敗。這是大宋王朝由盛轉衰的全記錄,是帝制時代經濟改革必然失敗的又一次歷史證明。

由此積貧積弱幾乎構成宋朝的歷史符號,直到今日的中國,仍然深入人心。許多人認爲宋朝與晚清一樣一度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太願意提起的王朝,然而封建王朝的衰弱是必然的,強如漢唐也逃不過王朝的更迭。宋王朝建立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給了百姓一個修養生息的時代。從此,有了個別樣的宋朝。

這個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昌明,它處在華夏文明演化的關鍵路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商業、農業、科技……幾乎每個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尤其是文化,《風雅大宋》中作者通過一個個特點鮮明的歷史人物交集故事敘述了一個文星璀璨的時代,一個作爲讀書人最嚮往的時代。

當你用“屈辱”與“失敗”去形容整個宋朝時不覺得是淺薄之見嗎?讀《風雅大宋》這本書讓我明白對歷史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但要尊重歷史本身的情感,我們應當去體會身處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體諒他們的心情,尊重事實。

宋有宋的風雅,今人當煮一壺茶,細細品茗,自有留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