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精選7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2W人 

篇一: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精選7篇)

作爲一名初出茅廬的新班主任,我一直秉承着“與孩子們共成長”的理念。兩年間,從“雞飛狗跳”到“鬥智鬥勇”,再到“心有靈犀”,我和孩子們一同克服了一個個“難題”。孩子們從天真稚嫩變得懂事守紀,我也在班級管理上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一、創設獎勵制度,巧抓班級常規

班級常規建設是學生行爲習慣培養的最佳窗口,更是優良班風學風形成的基礎。針對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我制定了集章制度,包括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集滿10個蘋果就可以抽選禮物。一支彩筆、一封表揚信、做一天老師的小助手……趣味的獎勵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營造了“你追我趕”的積極氛圍,班級常規的建立也是水到渠成。

此外,我還藉助“每週驚喜”提升班級凝聚力。新的一週,我會把“SURPRISE”寫到黑板上,根據班級整體的表現多方面進行考量。如有孩子破壞紀律,則從末尾擦去一個字母;如果孩子們的表現都很棒,就按順序添回被擦去的字母。一週下來,“SURPRISE”是完整的,每個孩子都可以獲得一份驚喜獎勵。這不僅讓孩子們充滿期待,也在告訴他們:一個集體中,只有每個人都爲集體付出,集體纔會取得優異成績。

二、藉助集體力量,化解班級難題

小A去外面淋雨了,小B在摘花苞,小C在圍着花壇瘋狂跑……有段時間,班級裏類似的告狀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低年級正是孩子們建立秩序感、養成規則意識的時期。他們覺得老師是最有權威性的,所以會選擇把其他人破壞規則的行爲都告訴老師,期待老師幫他們解決。孩子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會形成依賴性,處理效率也不高。如何把告狀這件事轉向積極的一面呢?我決定藉助集體的智慧。

對於課間奔跑打鬧的告狀,我利用晨會課,召開了“課間,我們應該怎麼玩?”交流會。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另外,針對“同學間發生摩擦怎麼處理?”這類問題,我也嘗試着在班隊課上組織孩子們進行情景再現,噹噹“小法官”,說說“小妙招”。班隊課、晨會課上,同伴之間互相交流得來的經驗,甚至超過了我反反覆覆的叮嚀。集體的力量就像強心劑,可以幫助班級化解一個個難題。

三、依託班級活動,攜手共同成長

班級活動能給予孩子們真實又豐富的人生體驗,也能增強集體榮譽感。因此,每一次學校活動、每一次節日慶祝,我們都會用心準備,精心舉辦。親子足球賽,我們組建班級足球隊,積極備戰,其他的孩子組成啦啦隊,在場下加油吶喊。不管結果如何,孩子們一起體驗成功,一起感受遺憾,當所有人爲同一個目標而一起努力的時候,班級的向心力就會越來越強。元旦、元宵節、端午節等大大小小的節日,我們組織特色的班級活動,或是孩子們的文藝表演,或是節日習俗體驗。今年的教師節,在家長的幫助下,45位孩子更是一同爲班級的老師送上了一份特別的視頻驚喜。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班級也變得越來越有愛。一次次儀式感很強的班級活動,讓孩子們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着班級的凝聚力。

近兩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爲一名班主任——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我們需要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遇到問題先問“爲什麼”,再問“怎麼辦”,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其次,教育也是一種慢的藝術,是文火慢燉、潤物無聲的過程,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見影。我們更需要懷揣愛和耐心,用心澆灌每顆小花苞,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時間慢慢成長,靜靜等待花骨朵兒絢爛綻放!

篇二: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春暖花開,正是學習好時光。爲進一步提高班主任業務素質,強化班級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藝術,增強班級工作經驗交流。我們迎來了聚焦“雙減”構建德育新模式專題研修暨宋詔橋小學第一屆班主任微論壇活動。

寧波教育學院的陳全英教授做了《愛與責任——教師的職業底色》主題講座,讓我們再識教師職業。作爲班主任,我們要專業地愛。愛兒童是老師最基本的職業要求,但對班主任而言,師愛不僅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專業能力,它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尊重、理解、接納孩子;二是專業地認識孩子,包容孩子;三是嚴格要求孩子。我們還要規範地教:一是運用教學知識,適宜施教;二是掌握法律法規,依法執教;三是懂得相處之道,理智行教。陳教授在講座中分享了兩個感人的教育故事,告訴我們有教育智慧者是那些有守望感的人。

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的毛小英老師做了《做最好的“我們”——小組合作成長制度下的班集體建設》主題講座。英子老師首先分享了她的育人理念。作爲教師,我們藉此自勉又告誡: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尋找各自不同的目標,做最好的老師。接着,英子老師侃侃而談她的實踐成效,她的金點子多得講也講不完:智慧幣獎罰評價機制、小組合作成長存摺、《家校聯繫手冊》記錄加分、“光榮榜”簽名加分、心情或新聞記錄、個性化書香教室、一分鐘班幹部競選、雲小組視頻會議……英子老師真是一個寶藏老師,她用一個個特色創建了獨一無二、齊頭並進的蒲公英中隊。

宋詔橋小學的六位班主任老師在微論壇中也分享了他們的教育故事和優秀經驗。

一天的培訓學習,使我受益良多,想起了前不久看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也來談談我的班主任工作經歷。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這裏叫他小A,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呢?人高馬大,脾氣急躁,一言不合就面紅耳赤,掄起拳頭就開打,班裏大多數同學都捱過他的“魔掌”。

一、診斷病情,分析病因

經過持續觀察,我瞭解到小A的爸爸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耳濡目染,就形成了和他家長一樣的價值觀。而小A的媽媽覺得孩子太難管教,直接花錢找了個培訓班,包吃包住包學。就這樣,父母雙全的小A在培訓班裏過起了沒爹沒孃的生活,內心極度缺愛,沒有安全感,在學校總是做些出格的事試圖引起大人對他的關注。

二、結合病因,對症下藥

(一)康復主力——教師的關愛與引導

既然他這麼想讓我關注他,那我就讓他充分體會到“被需要”,於是我經常有意無意地去“麻煩”他。“小A,報刊到了,請你去樓下拿一下,謝謝!”“小A,來檢查了,去看看垃圾分類正不正確?”漸漸地,同學垃圾分類有爭議的時候就會去找他。

二、康復精神支柱——父母的關心與鼓勵

小A這樣的家庭環境,就需要我們時不時煽個風點個火。但凡小A有一點進步,我全不放過,借各種機會一個個報喜電話打過去,小A的爸爸媽媽備受鼓舞,喪失的信心也漸漸回來了,不久後,小A又開始回家住了。

三、康復助力——同伴的幫助與認可

孩子更願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和幫助。我創造機會,先讓小A主動幫助班級和同學做事。同學們看他吃苦耐勞,對他的態度也有所緩和。小A忘帶學具了,同學主動借給他。小A作業不會做,同學願意指導他。

現在,小A在班級裏也交到了朋友。雖然他的成績還不是很好,有時也會有急眼的時候,但“手術”後的小A,在慢慢康復中,而且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把孩子比作花朵,那麼這些問題學生都是與衆不同的花朵。讓我們對這些別樣的花兒少一點“雷霆之怒”,多一些“三月春風”,只要我們治病有方,我相信每一朵花兒都能自由開放,散發芬芳,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爲越來越好的自己。

篇三: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裏,我有幸參與了“雙減”之下德育新視野專題研修班暨宋詔橋小學第一屆班主任微論壇活動,並有幸聆聽了寧波教育學院教授陳全英老師和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高級教師毛小英老師的專題講座。

班主任工作是公認的繁瑣又繁重,這是一份令人又愛又恨的工作。恨它的勞心勞力,甚至吃力不討好,但是,當我們得到學生的些許認可或是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又會給予我們莫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作爲一名青年班主任,我也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磨礪自己,我認爲秉持“師愛”是我們一切行動的座右銘。

在我們班中,有個小霸王Z同學,他塊頭大、嗓門大、性格要強,從不服輸。一下課,教室就成了他施展拳腳的天地:飛毛腿,六合掌,流星拳等等,儼然一個武林高手,每天我總能聽到關於他的最新小報告。

更糟糕的,是他的衛生習慣。課桌洞裏書本、雜物塞得滿滿當當,毫無空隙,拿一本作業就會有“動一發而遷全身”的危險。有一次,學校喝酸奶,他把酸奶全部倒在桌上,拿出尺子開啓了他“炒酸奶”的工藝:鋪、刮、剁、鏟,最後甚至趴在桌上舔了起來。

就連美術課,也能被他玩出新花樣。陶泥課下,別的同學都小心翼翼地將自己做的陶泥碗晾乾,可他竟然端着自己的陶泥碗往廁所的小便池衝去……

面對同學們的告狀,小霸王Z同學總是以武力壓制,漸漸的,大家不願意和他做同桌,甚至也不願意靠近他。

面對這樣的“小霸王”我知道以暴制暴是不管用的,我越壓制,他的反抗心越強!於是,我採取了“從‘要你好看’到‘要你好’”的策略。通過觀察,我發現他對歷史特別感興趣,便邀請他作爲班級裏的歷史講解員,並以此爲切入點,輔以談心,幫助他改正壞習慣,樹立了新目標。這個策略,卸去了他對我的戒備心理,讓他感知到我是切切實實地問他考慮,而不是讓他出醜,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期望。最終,他變得自信陽光、樂於助人,成了班級裏不可或缺的小幹事。

論壇中,陳全英教授分享了自己生動的教育案例,毛小英老師介紹了自己的智慧幣獎懲評價機制。“以誠取信——把他接回我家”“扶弱成強——給他特長造秀”“垂範換誠——請他互批作業”……一個個真實溫暖的故事,既打動了我,也使我深受啓迪。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爲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我想,愛兒童是老師最基本的職業要求,但對班主任而言,師愛不僅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專業。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尊重、理解、接納孩子;專業地認識孩子,包容孩子;嚴格要求孩子。

作爲教師,我們要運用教學知識,適宜施教;掌握法律法規,依法執教;懂得相處之道,理智行教!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

篇四: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在暖陽相伴中,我們迎來了德育專題研修培訓暨宋詔橋小學第一屆班主任微論壇活動。本次活動有幸邀請了寧波教育學院陳全英教授和高新區實驗學校毛小英老師蒞臨指導工作。兩位專家從師愛的力量和班級建設兩個角度對班主任老師們進行了重點的指導。

陳教授做了《愛與責任——教師的職業底色》主題講座,告訴我們作爲老師,特別是作爲班主任,要專業地愛,更要規範地教。她用生動鮮活的三個案例向在座的老師娓娓道來,讓我們明白教書育人這四個字的沉重分量。下午,毛老師做了《做最好的“我們”——小組合作成長制度下的班集體建設》主題講座。她深刻剖析了“我們”的含義,把家長、學生、老師三者智慧地融合在一起,通過多方合作達成育人目的。毛老師用無數智慧的獎懲機制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使她的蒲公英中隊散發着勃勃生機。

當然,宋詔橋小學的六位班主任也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思考。結合寒假閱讀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也來談談我的班主任工作經歷關於一個特殊孩子的轉化過程。

個案分析:小俞,二年級轉入我班。父母定居海外,從小由外公外婆撫養。他家的教育環境:外婆要求嚴格,責罵多,規矩重;外公寵溺無度,引導少,管教缺;父母幾乎不過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他很喜歡小動物,以此交互感情。他是既聰穎又乖張,既暖心又任性,既講義氣又不講原則。

治療三部曲:

一部曲:以誠取信——把他接回家

7月4日放假第一天,小俞因外婆責罵而離家出走。我發動家長一起找人,終於在晚上10點左右在世紀東方一處空地“抓獲”小俞。小俞是個敏感好面子的孩子,面對這麼多人非但沒有認錯,還緊握拳頭隨時都想進行反抗。我想既然他已經做好了防備,講道理或者批評教育一定不會產生好的效果,於是在徵得外公外婆和孩子的意見後暫時將他帶回了家。路上,我也不詢問他出走的原因,因爲一次的說教無法改變他的行爲。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在絕望的時候能想起還有老師的牽掛和理解。那晚在他最孤立無援、四面楚歌之時,我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

方法小結:1。全面觀察,科學判斷孩子的性格,分析離家出走的原因。2。全盤接納,在孩子無助時給予理解,打破心理防線。

二部曲:扶弱成強,爲他特長造秀

小俞的各項行爲得到同學的否定,如何讓他獲取集體的認可,讓他從中獲得班級歸屬感勢在必行。於是我請他在班隊課上教大家玩魔方。知道小俞要教大家玩魔方,同學們面面相覷,稀稀拉拉的掌聲裏滿是對他的偏見。小俞,先是喜上眉梢的驚訝,轉而笑容慢慢收了回去,變成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最後班長率先鼓起了掌,其他同學跟着響起了掌聲,小俞這才半推半就地上臺玩起了魔方。沒幾下魔方就像變形金剛一樣恢復了原樣。臺下掌聲此起彼伏,臺上的小俞也越來越自信。他眉飛色舞地向同學們介紹各種玩法,同學們就這樣被他專業的講解和極快的手速深深折服了……

方法總結:挖掘優點,置於舞臺中央,集萬千矚目於他身,培養自信,再次拉進和老師同學的距離。

三部曲:垂範換誠——請他互批作業

在和小俞越來越融洽的關係中,我決定將學習提上日程,和他達成了君子協議:他每天認真完成語文作業,我也每天做一份和他相同的的語文作業,第二天我們互換批改。雖然他常常小人,不守約定,但我天天君子,動之以情。在一段時間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後他稍有進步,但回彈也快。但我也不操之過急,對他的作業我依然細讀慢品,逐一糾正他的錯誤,對他報以最大的寬容。但我交給他的作業從不馬虎。終於某一天,他被我的真誠和辛苦打動,保證作業態度比之前好。

方法總結:1。愛學生要愛得專業愛得有盼頭,孩子才能在愛的滋潤中努力觸碰目標,成爲更好的自己。2。孩子是個重情義的人就要捨得施苦肉計真正打動他。

專業地愛,規範地教。尊重、理解、接納孩子,專業地認識孩子,包容孩子,也嚴格地要求孩子。這是爲師者最起碼應具備的品質。走進孩子內心,懂得師生相處之道,用適合他的方法喚起他的成長是我們做老師的修行。藉此,不斷勉勵自己,做一個有品質的班主任。

篇五: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班級裏總有幾個人,他們經常遲到,他們不寫作業,他們偷拿東西,甚至自我攻擊……他們是問題學生,也被稱之爲麻煩製造者。對於他們,我們時常感到心力交瘁,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

問題學生一直是讓學校、教師還有家長頭痛的對象,如何判定問題學生,找到問題的根源以及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也是大家在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張同學屬於典型的“賴”生,學習成績尚可,品德方面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就是行爲習慣不佳,他善於製造問題,有較嚴重的小說小動,作業拖拖拉拉,常常丟三落四,經常和同學起衝突等等,常常給老師們帶來無窮的麻煩。對於他,是又愛又恨,又無可奈何。閱讀王曉春老師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醫書”,結合陳全英教授《愛與責任-——教師的職業底色》的講座,溫暖的教育故事深受啓發,懷揣師愛,用好教育智慧,做一個有魅力的班主任。而毛小英老師用一個個特色創建了一個齊頭並進的蒲公英中隊,細緻入微地分享了小組合作成長制度下的班集體建設經驗。他們的睿智與通達,爲我撥開雲霧,指明瞭教育的方向。

一、平和心態,關愛學生

教育張同學,往往帶有三分情緒,端着教師的權利批評、懲罰。一急躁,分貝一響,就容易變成情緒發泄,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因此,教師要平和心態,提高認知,教育這一類行爲習慣型的問題生,特別需要耐心,不要幻想立竿見影,只要有一點小進步都是好事,並接受他們的反反覆覆,時好時壞。遇到事情一定要控制情緒、保持冷靜。教育需要智慧,慢慢來,靜待花開。教育更需要愛,在和問題學生相處中,我們要尊重、理解、接納孩子,專業地認識、包容孩子。

二、不作是非判斷,探尋問題原因

教育張同學,總是強調他的是非對錯:“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應該的。”後來發現這類“教育”基本屬於廢話。張同學每一次犯錯受到教育時,認錯態度端正,但屢教不改,屬於明知故犯。那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應該追根溯源,把時間和精力用於研究他犯錯的原因。搞淸他的思路,我們纔有可能下次在適當的地方切斷他的錯誤思路,避免他重犯錯誤,這纔是診斷和治療。

仔細觀察、全面瞭解、細緻研究他的情況,得出初步診斷:他缺乏規則意識。無論課內課外,無論學校家庭,他總是率性而行,做什麼都遵循內心感受,不懂得遵守規則。

三、實施措施,善於反思

張同學診斷爲缺乏規則意識,實施具體的治療措施,參考了王老師的研究心得,再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開出適合他的獨特藥方。

我的中心任務是幫助他重新建立規則意識,訓練他的“知”和“行”相統一。張同學愛小說小動,先控制外因。座位周圍安排一些文靜、紀律好的同學,並私下和他們商量好,給予獎勵等把他們先穩住,只要他們不搭理張同學,長此以往他自己也覺得沒趣,講話的次數會越來越少。對於張同學的輕微小動,可以忽略,讓他不動確實困難,但當預感他將要做一些大幅度動作的時候,趕緊走到他的身邊,提前扶住他的身子,擺正。表揚、肯定及強化他正確的讀、寫、坐、站姿勢。多表揚少批評,慢慢地他的心裏也認同應該這樣做。當張同學作業磨磨蹭蹭時,給他規定時間範圍,作業完成並頂正好,額外獎勵他喜歡的下樓玩,激勵他更加專心及時完成作業,慢慢建立時間概念,跟上學習的大部隊。教育他,應當多做少說,多一些正向的強化和規則。

除此之外,加強家校聯結,與家長多溝通,多探討,讓家長意識到一味的寵溺會慣壞孩子,並指導家庭教育,幫助家長選擇兩件事:寫作業和整理書包,在家制定相應的規則,堅決要求孩子遵守。結合班隊課的主題系列教育,並在班集體建設中採取智慧幣獎懲評價機制,用集體的力量去影響強化他的行爲習慣。家校共育,讓他成爲越來越好的自己。

反思自己是最有用的武器,多研究多思考。密切留意張同學的動態,隨時調整自己的措施,纔會在反反覆覆的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教育問題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愛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是反思。沒有經過科學智慧的教育,我們往往採取了理所當然的錯誤做法。通過閱讀和講座學習,取其經驗,結合實際,嘗試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問題學生,讓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篇六: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老師,不好了,小累在教室裏打同學。”班長火急火燎衝進辦公室。她的話讓我心頭一怔,立刻轉身跑進教室。只見小雷怒氣衝衝地揪着同桌女生的衣領,一隻拳頭舉過頭頂,眼看就要落下去了,幸好一羣男生抱着他的腰,努力把他們分開。“住手!”我的聲音如雷貫耳,小雷這才收回了要落下去的拳頭。女生一把抱住我,哭泣着說:“老師,我不小心把鋼筆水甩到了他的本子上,跟他道歉了,但是他還是要打我。”旁邊的同學紛紛告狀:“是的,是的,我們都看見了。小雷最近總是亂髮脾氣,一點不講道理。”我一邊安撫着女生,一邊把目光投向小雷。他還是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漲紅的臉,緊握的拳,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過激的行爲。

今天的事更讓我納悶,小雷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陽光男孩,燦爛的笑容始終掛在臉上,課間,還能看到他與同學玩耍嬉戲的場景。可最近,他總是悶悶不樂,上課走神已成家常便飯。我多次找他談話,想走進他的心,他卻對我避而遠之,如今還愈演愈烈。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把小雷爸爸請到了學校,把孩子情況一一告訴他。原來爸爸也發現了異常,小雷近來經常和家人吵架,要是多說幾句,騎上自行車就走,回來時摔得渾身是傷,還說是故意的。也常常氣呼呼地坐着一言不發,更有甚者,會賭氣離家出走。是什麼原因導致小雷的改變呢?小雷爸爸細細回想,說:“會不會是因爲他媽媽懷了二胎?自從告訴他後,他就有些不高興。我們工作忙,也沒有在意,以爲他只是一時不高興,過幾天就好。這段時間的異常,看來是我們忽略了他。”

得知情況後,我告訴他爸爸,一件在成人看來平常的事情,常常可以引發孩子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如果孩子無法瞭解這些感受,他就不能學會認知自己的情緒,更談不上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隻會盲目發泄情緒,做出了不恰當的應對。我們必須合力幫助小雷,給予足夠的關愛,要不動聲色,潛移默化地把他的情緒扭過來。

不知不覺機會來了。那天下課,小馬同學喜滋滋地走到我面前,奶聲奶氣地說:“老師,我要當哥哥了。”“誰家生小寶寶了?”我問。“我媽媽。”“哇,太棒了,恭喜你當哥哥了。”我的大嗓門吸引了旁邊的同學,大家紛紛圍過來問小馬:“你媽媽生了弟弟還是妹妹?”“你妹妹長得好看嗎?”“你是不是很高興?”聽了同學們一連串的問題,我靈機一動,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嘛!

接下來的數學課改成了聊天課。我先請小馬同學講講他的妹妹和他有了妹妹後的心情。同學們被感染了,你爭我搶要來說說自家的弟弟妹妹,有的說他家的妹妹很可愛,總是跟在他屁股後面叫哥哥;有的說有了弟弟,家裏更熱鬧了,自己再也不孤單了;有的說雖然有了弟弟會很鬧,但是還是很喜歡妹妹。我順勢引導,“有了弟弟妹妹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不要因爲弟弟妹妹的降臨而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你們了,從而亂髮脾氣。要知道亂髮脾氣只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恰恰相反,爸爸媽媽會更愛你們,因爲你們是哥哥姐姐了,要保護弟弟妹妹,你們會變得更厲害。當然,如果有不開心的時候,咱們可以找家長,找老師,跟他們說說心裏話,他們一定能幫助你。”我的目光停留在小雷身上,只見他低着頭若有所思。

那次聊天后,小雷的情緒漸漸改變,也很少發脾氣了,久違的笑容再次回到了他的臉上……

健康的身心素養是人生的基本保障,小學生的身體正處於成長期,身心出問題,既會讓學習不具有可持續性,還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情緒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對錯,不管是成人或孩子,都不可能避免遇到這些負面情緒,而且孩子情緒的不穩定性有時遠遠大於成人。

托馬斯指出,情緒調節是一種適應社會現實的活動過程,他要求人們的情緒反應具有靈活性、應變性和適度性,以使人們能以有組織的、建設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適應變化的社會情境。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情緒,面對不同的情緒,學會合理地控制和調節,對於正處在個性生成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顯得尤爲重要。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是如此。面對情緒波動期的火爆脾氣和無理行爲,家長和老師要重視起來,積極走近他們的內心,找到根源所在。多站在他們的角度進行理解,教給他們調節情緒的方法。有時一個故事、一項活動或一句不經意的話都能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擁有良好情緒、陽光心態的孩子,能與別人和諧相處,更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從而感受到幸福。這就需要我們儘早地關注孩子良好情緒的建立與培養,讓他們成情緒的爲主人。

篇七:教師雙減政策下的德育論文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裏,我有幸參與了這一次的班主任培訓。在這一次的培訓中,我不僅有幸能夠分享我在班主任生涯中的所得所獲,也能聆聽同事們優秀的經驗分享,更能學習兩位專家——寧波教育學院教授陳全英老師和寧波高新區實驗學校名班主任毛小英老師,帶來的教育春風。真可謂收穫滿滿!

這一次的微論壇中我分享的主題是《關於愛的教育——立足學生實際的隊活動課》。我跟我的學生之間的關係是比較融洽的。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想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利用了每次日常的班隊活動課。我把我想分享的,我想感受的,我想體驗的放在了日常的班隊活動課裏面。把他們當做我的一個個朋友,真誠地去對話,去分享,去教育。所以今天,我想聊一聊,在現在多媒體主導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利用身邊的媒體資源,以及生活實際中的節日資源,開展一個豐富多彩的班級動態文化活動。在我開展班級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我會去關注,去運用的兩項資源,即新聞資源,以及節日資源。

首先,我會結合本週的主要新聞。我覺得新聞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資源,因爲他足夠真實。那些實事新聞背後的故事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所以每一週如果有特別巨大的有教育意義的新聞,我總是會帶孩子們一起看。例如,每一年的2,3月份,是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播出時間,所以在這一學期,我會帶大家一起去看,發生在一整個年度的溫暖瞬間,每看完一個給孩子思考,感受的時間;又比如,在重慶公交車墜江的新聞事件發生後,把新聞事件的視頻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教導孩子們控制情緒的重要性,教導他們三人成虎,不要散播謠言等等;例如,在袁隆平逝世後的那一週,帶着孩子們去看袁隆平相關的紀錄片,去感受偉人的偉大;帶他們一起走進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鍾南山,以及七一勳章的獲得者張桂梅老師背後的故事;講防詐騙的時候,我會結合新聞中的一個個實際中發生的看似非常荒唐的一件件事情,更讓人身臨其境。這些日常的接地氣的一個個新聞就是教育孩子們最好的素材。

接着,我還是着重利用節日教育。我覺得節日真的是是很好的一個教育契機,可以讓孩子的生活充滿儀式感,進而增長他們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在節日教育中,我把節日分爲三種,1。傳統節日教育,2。西方節日教育(其中主要包括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以及感恩節),和注重節日體驗的節日教育。

在傳統節日教育中,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形成祖國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元宵節開展做燈籠,寫春聯的活動;清明節開展相關主題活動,讓孩子們緬懷先烈,感知現在生活的不易,立夏的時候,拄蛋,秀蛋套,趣味無窮;端午節,瞭解端午節的來源,品嚐端午節的美食;中秋節,品古詩,品音樂,品美食等等等等。

在西方節日教育中,我主要關注的節日是: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以及感恩節(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因爲這幾個節日。其實都圍繞着兩個字:感恩。感恩父母的付出,感恩老師的教導,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陌生人的幫助。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每一年的保留安排就是做賀卡,我每一年都會讓他們做,讓他們寫點什麼,我覺得文字就是有溫度的。母親節父親節的時候,我有時候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給孩子們錄製一段視頻,讓他們即興講講對媽媽的感謝。我們班的孩子很多都很內斂,但是我覺得有時候愛還是要大聲說出來。

注重節日體驗的節日教育中,我會着重關注新年和聖誕節兩個節日。新年是一年的開始,這個寓意實在是太好了。新年表演,說新年祝福,其樂融融;聖誕節,現在不提倡過洋節,不是那種大操大辦地去過這個節日。我還是會關注到聖誕節,是因爲我覺得在孩子們的眼中,聖誕節的關鍵詞是禮物,是驚喜,是快樂。所以我會準備一些小小的驚喜。有時候是一句祝福,有時候是一份小禮物,我覺得這樣就足夠溫暖。

論壇中,陳全英教授做了《愛與責任-——教師的職業底色》的講座,師愛不僅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專業。在和孩子相處中,我們要尊重、理解、接納孩子;專業地認識孩子,包容孩子;嚴格要求孩子。陳教授在講座中分享了兩個真實的教育故事,溫暖的的故事總是既感動人又能啓發人的。孩子在和教師相處中,也會有不愉快的時候,作爲教師,我們應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所作爲。用好教育智慧,做一個有魅力的班主任。

毛小英老師對4位班主任老師的微論壇進行點評,也爲在座班主任老師進行了小組合作成長制度下的班集體建設作了細緻入微的經驗分享。毛老師介紹了自己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她給自己的每一屆孩子都取了相同的名字——蒲公英。她的班集體建設充滿了活動,樂趣,她對孩子們充滿了滿滿的愛意。她的很多班級活動點子使我受益匪淺,例如在班集體建設中採取了智慧幣獎懲評價機制,在班集體中從打造最好的自己到最好的我們等等。她用一個個特色的活動創建了一個個齊頭並進的蒲公英中隊。

本次培訓真是一份精神大餐,探索了新形勢下立德樹人的新思路、新做法,實現了育人資源的共享,使我受益匪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