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也談“學而時習之”作文

本文已影響 7.34W人 

《倫語》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由此可見,複習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和班裏的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交流時都認爲:“學會了複習,就掌握了考試成功的一半。”總的來說,複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去粗存精,去僞存真”的過程,在學習生活中,我把複習分爲“小複習”“中複習”“大複習”三個階段。

也談“學而時習之”

先說“小複習”。小複習就是每節課,每天進行的複習,課後複習,即每上完一節課後立即進行的複習,這種複習有“趁熱打鐵”的效果。每次老師宣佈下課後,我總要大體瀏覽一下老師上一節課所廛的內容,精略地複習一遍,有時把易混、易錯、易忘的知識抄到我們經常在跑操、排隊、打飯時看的那個小本子上,以便“溫故而知新”,還有,每天晚上休鈴後,可以大體想一下今天老師講了什麼內容,講了幾個概念、幾種解題方法,第二天自習時可以先大體翻閱一下,這樣一來,在零零碎碎的時間內就進行了三次複習,一般來說,學到的新知識在我們的腦海中已經“生根發芽”了。

要使“生根發芽”的知識更加牢固,就需要用水來澆灌,這水就是“中複習”。“中複習”就是在某一單元結束後進行的複習。這裏的單元不一定就是指課本上的單元。可以比課本的單元略大,也可以比課本上的單元略小,完全依據對知識的掌握來定,如果覺得課本上的單元略大,複習起來複擔過重,完全可以將課本上的單元拆成兩個單元。反之,如果感覺書上的某個單元內容不多,也不妨與下一個單元合併到一起,進行復習,在具體操作時,我採用的是“吃大竈+吃小竈”的方法,即跟着老師走,同時自己找資料看。在跟着老師走時,一定要把知識中易錯易忘之處整理下來,建立自己的“數據庫”,這樣,我們便可以使知新之樹“常新常綠”。

“常新常綠”之樹更需要我們精心地苛護――這正是它結果的時候,這就是讓我們搞好“大複習”,搞好大複習,最重要的是跟上老師的步伐,打牢自己的基礎。我從來不在考試前期漫無邊際地做題,只要把老師講給我們的弄明白就行了,就可以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還有一點,就是張金道老師講給我們的要筆不離手,勾畫出自己的生疏,疑記的知識點或隨時寫一寫,以求加深記憶,這樣,複習的目標就可以很容易達到了。

以上就是我複習的方法,但“學無定法”,希望給大家一點有益的啓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